有些事從埃勒里腦子里一閃而過,起初很模糊,隨后才想起來了。那是一本舊書上的幾行字--梅蘭希頓博士對路德博士說:“馬丁,今天你我要討論宇宙萬物的治理問題?!甭返虏┦繀s對他說:“不,菲利普。今天你我去釣魚,讓上帝去治理宇宙吧?!雹?/p>
梅蘭希頓博士是怎么回答的,埃勒里記不清了?!耙瘁烎~,要么摘餌”②,大概是這么說的吧。
①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十六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的發(fā)起者,基督教新教的創(chuàng)始人。菲利普·梅蘭希頓(Philipp Melanchthon,1497-1560),德意志基督教新教神學家、教育家,曾在宗教改革運動中與馬丁·路德積極相互響應。
②“要么釣魚,要么摘餌”為“Fish,or cut bait”的直譯,意譯為:要么全力以赴,要么干脆放棄。
“那么,就談談治理吧?!卑@绽镎f。老人朝繼承人看了一眼,繼承人立刻站起來,以充滿力量的握手和喜悅的微笑跟他們告別,然后離開了。
老師把埃勒里帶到長長的大廳里,讓他坐在至高會的會議桌旁,自己在桌子對面的凳子上坐了下來。有那么一小會兒,老師像是在冥想(或是祈禱),然后開始講話了。而他一開口,埃勒里就覺得自己又墜入了那個夢境,那個不為時間所限的永恒世界所保有的,恰好是“此一塵世所失落的”夢境。老人的聲音和映在他臉上的燈光一樣柔和,埃勒里禁不住驚訝地眨了眨眼睛,因為呈現(xiàn)在眼前的情景,恍若一幅罩著金色薄霧的古老油畫。
“那十二人至高會的成員,”可敬的老師說,“我會按順序一一給你介紹。不過,這個順序并非按大小尊卑排列,他們彼此都是平等的?!?/p>
接著他說了一個詞。說的是“種植者”還是“培育者”?埃勒里頗費了一番捉摸,但仍然無法確定。
種植者,或培育者(聽上去又像是這個詞):負責所有的莊稼及一切相關(guān)事務;選定哪些地用來種玉米,哪些用來種棉花,或亞麻、豆子、甜瓜等等;并指導人們?nèi)绾握樟?、由何人照料莊稼,以及如何收割、何時收割那些莊稼。
牧人:負責公社的牛、綿羊、山羊,驢和家禽(奎南沒有馬,老師說,馬能做的事情,驢都可以承擔,而且會更方便、更經(jīng)濟)。他要放牧牲畜,讓牲畜遠離生長期的莊稼和小樹;負責照料繁殖期的牲畜和護理幼畜。他還熟知動物的各種疾病,但這些獸醫(yī)技術(shù)很少能用到,因為他優(yōu)秀的工作使得奎南的牲畜都很健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