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這個實驗顯示,與其利用“說教”的方式傳授知識,還不如利用“討論”的方式。
一般而言,“討論”的方式收益較大,人們也樂意協(xié)助進行,即使最終結(jié)論與初衷不符,還是愿意遵照團體的意志去做,而同時卻沒有“因為大家都如此,我也不得不如此……”的壓迫感和被動心態(tài)。
因此,如果父母以說教的方式,告訴小孩“玩耍后要洗手”的道理,也許很難收到持久的效果。即使小孩肯洗手也僅是聽命行事,虛以應(yīng)付而已。待他遠離你的視野后,早就忘到腦后了。處理這類問題,最佳的辦法是加入孩子們的群體,并找機會與他們討論“游戲過后是否應(yīng)洗手”、“洗手是為了什么?”無疑會獲得孩子們的響應(yīng),得出的結(jié)論并將對每個孩子都形成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