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格爾是一個樂觀底哲學家。照他的說法,如上所述者,宇宙間有惡與不善,是宇宙底精神求覺解底一種條件。人生中有苦痛,是人享受快樂底一種條件。所以照他的說法,凡以為惡為僅只是惡,不善為僅只是不善,苦痛為僅只是苦痛者,都是對于宇宙人生只有一種片斷底看法底人所有底覺解。若從全體看,則惡,不善,苦痛等,不僅只是惡,不善,苦痛等。對于美,善,快樂等,惡,不善,苦痛,亦有其積極底功用。從此方面看,即有惡與不善底世界,亦是完全底世界,即有苦痛底人生,亦是美滿底人生。
悲觀底哲學家,如叔本華等,亦可持另一種看法,他可以說,無論如何,人生中總是苦多樂少。例如人于無病的時候,他固然不是受病的苦痛,但亦不覺知健康的可樂。他若從病中恢復健康,他即感覺特別舒服。在這種時候,他固然可覺知健康之可樂,但他亦須經(jīng)病痛之苦。而且覺知健康之可樂,亦是暫時底,經(jīng)過短時期后,他又忘記健康的可樂了。他必須時常有病,庶幾可常覺知健康的可樂。此即是說,他必須常有苦痛,然后可得快樂。此亦即是說,即欲享受快樂,人亦須忍受苦痛,未得快樂,先受苦痛。既受苦痛以后,快樂果否能得,又是不可必底。由此方面看,苦痛不是人享受快樂底一種條件,而是加于求快樂底人底一種懲罰。由此方面看,人生是很可悲底。
若專注意于人的快樂苦痛,以看人生,這兩種看法,都可以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大概對于人生持悲觀或樂觀底理論者,都是根據(jù)他個人的經(jīng)驗,以為推論。個人經(jīng)驗中底快樂苦痛,大部分是由主觀底成分所決定。這個人說:冒險奮斗,成固欣然,敗亦可喜,所以我深以冒險奮斗為樂。根據(jù)這個意思,他可以說出一片理論。那個人說,冒險奮斗,敗固可悲,成亦無味,所以我深以冒險奮斗為苦。根據(jù)這個意思,他亦可以說出一片理論。此二種理論雖不同,但是都可以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底。對于此兩種理論,我們可以不必有所論定。因為我們看人生,不是從個人的快樂苦痛方面著眼,而是從人之所以為人者著眼。人應該實現(xiàn)人之所以為人者,對于他個人的快樂苦痛,可以說是不相干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