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公元92年,皇帝圖密善隨即任命已經有過執(zhí)政官經驗、資格身份完全符合規(guī)定、時年39歲的圖拉真為高地日耳曼軍團的司令官,并兼任高地日耳曼行省總督。這又是一個要職。圖拉真的任職履歷向我們顯示出了軍事才能和文職才能并重的、羅馬精英的培養(yǎng)過程。
與其他防線所在的地區(qū)不同,皇帝圖密善對高地日耳曼防線應該有特別的想法。負責高地日耳曼防線的4個軍團中,有2個軍團常駐萊茵河沿岸的美因茨。從美因茨到多瑙河沿岸的雷根斯堡有一條日耳曼長城(LimesGermanicus)。這條屏障的防衛(wèi)也屬于高地日耳曼軍團司令官的職權范圍。修建這條日耳曼長城的正是圖密善?;实郯堰@樣一個地方交給了圖拉真。
自公元92年至97年的5年間,圖拉真的確也沒有辜負皇帝對他的期望。然而,公元96年秋天,皇帝圖密善遭暗殺身亡。好在皇帝換成涅爾瓦以后,圖拉真的地位并沒有因此而動搖,盡管他的升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圖密善皇帝的舉薦。
原因不單純是因為圖拉真在5年間的所作所為卓有成效,更是因為羅馬人對功過是非的評判很公正。盡管他們會判處某個人“記錄抹殺刑”(DamnatioMemoriae,《羅馬人的故事8·危機與克服》中對此有詳細描述),但是,如果這個人在某個方面是有所貢獻的,那么他的貢獻并不會被抹殺掉。相反,羅馬人通常會記住他的這一貢獻。就連總是對皇帝圖密善持批判態(tài)度的歷史學家塔西佗,也坦誠地寫下了自己在公職上的升遷就是在圖密善時代。
新即位的皇帝涅爾瓦當時已是70歲高齡。據傳言,元老院推薦涅爾瓦的理由,第一是他沒有兒子,第二正是因為他年事已高。當然這只不過是傳言而已。真正的理由應該在于涅爾瓦的出身門第顯赫。盡管他的出生地是意大利的地方城市納爾尼,但他出身于共和制時代世襲的名門貴族。在公元1世紀末的那個時代,這樣的名門貴族屈指可數,已經不足10家。在第二代皇帝提比略前往卡普里島過隱居生活期間,為數不多的隨行者中就有涅爾瓦的祖父。提比略本人學識豐富,所以他只挑選同樣學識淵博、可以與他平等對話的人陪伴自己去卡普里。提比略和涅爾瓦祖父之間的關系,與其說是皇帝與元老院議員之間的關系,倒不如說更像是兩位學識高深的老友之間的關系。涅爾瓦家族的男性都是元老院議員。但是在百姓的眼里,這個家族的人與其說是政治家倒不如說是學識淵博的人。盡管圖密善皇帝與元老院關系緊張,但他不得不從元老院中挑選與自己共同執(zhí)掌執(zhí)政官之職的人選,他選擇了涅爾瓦。只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在自己死后,涅爾瓦會坐上皇帝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