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00,北京的春天有點亂》撲朔迷離的上諭問題(1)

1900,北京的春天有點亂 作者:金滿樓


三、撲朔迷離的上諭問題

1900年1月11日,清廷就山東等省的反洋教活動發(fā)布了一道上諭,其中稱:“近來各省盜風日熾,教案屢出,言者多指為會匪,請嚴拿懲辦。因念會亦有別,彼不逞之徒,恃眾滋事,估屬法所難宥。若安分良民,或習技藝以自衛(wèi)家身,或聯(lián)村眾以互保閭里,是乃守望相助之義。地方官遇案不加分別,誤聽謠言,概視為會匪,株連濫殺,以致良莠不分,民心惶惑,是直添薪止沸,為淵驅(qū)魚”。

為此,清廷提出,“各省督撫受恩深重,共濟時艱,必能仰體朝廷子惠元元、一視同仁至意。嚴飭地方官,辦理此等案件,只問其為匪與否,肇釁預購,不論其會不會,教不教也”。換句話說,清廷認為處理教案仍需要秉照曾國藩的“只問匪不匪,不論會不會”原則,公平處理,不得任意株連,“以服眾心”,“固根本者在此,聯(lián)邦交者亦在此”。

很顯然,這道上諭是針對十幾天前的卜克斯被殺一案和之前發(fā)生的“平原事件”而發(fā)的,而這又和當時袁世凱入主山東有關,因為數(shù)名御史在此之前已經(jīng)上折要求朝廷給予袁世凱警告,防止他在山東一意進剿,以至于激起民變。

清廷的這個上諭和以往的政策相比本并無大的變化,但因為“卜克斯事件”而變得格外敏感。卜克斯并不是第一個被殺的外國傳教士,但由于山東等地反教活動日益壯大,這個事件便具有了象征性的意義。盡管清廷曾對此事以公開上諭的形式進行道歉,并特派軍機大臣王文韶親往英國使館表示吊唁,但竇納樂在得知卜克斯被殺后,立刻把它認定為一場反洋大陰謀的一部分。

經(jīng)過簡短的磋商后,英、法、德、美四國公使決定向清廷施壓并于1月27日提出了第一個聯(lián)合照會。在照會中,四國公使指責清廷在公開支持義和拳,并認為1月11日的上諭將導致拳民繼續(xù)攻擊基督教徒,并可能引發(fā)災難性的后果。因此,四國公使要求清廷無條件的發(fā)布鎮(zhèn)壓拳會的上諭,并要求禁止所有的拳會組織。

四國公使同盟的成立,法國公使畢盛在其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是他首先提出建立公使聯(lián)盟的。而在此之前,耶穌會傳教士貝克神父曾給畢盛寫了一封長信。在信中,貝克神父夸張的認為中國政府正有計劃的將基督徒趕出中國,這個計劃的主謀是前山東巡撫李秉衡和仇洋的董福祥;如果這個計劃得以實施,對基督徒的大屠殺便指日可待了。由此,貝克神父呼吁英法德美四國公使立刻采取聯(lián)合行動,否則中國的基督徒不可能抵抗得住來自異教徒的攻擊。

畢盛在讀完這信之后立刻犯了容易激動的毛病,他很快便站到了英國公使竇納樂的一邊并積極促成四國公使同盟的成立??上У氖?,外國公使們選擇了一個極其糟糕的時間進行抗議。就在三天前,清廷頒布建儲詔書,端王載漪的次子溥儁被立為大阿哥,而公使們非但對此沒有任何的表示,反在三天后提出聯(lián)合照會對1月11日的上諭進行抗議,這未免使得清廷特別是端王載漪等人覺得外國公使們似乎另有所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