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文學大師談》第二章 散文(18)

中國文學:大師談 作者:鄭振鐸


又自信不惑的說道:

用力深者,其致名也遠。若皆與世沉浮,不自樹立,雖不為當時所怪,亦必無后世之傳也。

這些,都是用最巧妙的宣傳的口氣出之的。難怪會吸引了多數(shù)的人跟隨著他走。他在貞元十八年為四門博士,元和初為國子博士,元和十五年為國子祭酒,元慶間為吏部侍郎,都是處在領導天下士人們的地位,所以他的影響更容易傳播出去。他還不僅僅要做一個文學運動的領袖,他還要做一個衛(wèi)道者,一個在“道統(tǒng)”中的教主之一。他作《原道》以攻佛,又上表力諫憲宗的迎佛骨。他的所謂“道統(tǒng)”,乃是“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而他自己卻儼然有直繼孟軻之后,而取得這個“道統(tǒng)”上的“傳統(tǒng)者”的地位的豪氣!他的《原道》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著作,只是以淺近的常識論來攻擊佛教的組織而已。也許和勸賈島棄僧服的事有關(guān)系。然其影響則極大?!拔囊暂d道”的一句話,幾與古文運動劃分不開,其引端便是從他起的。個個古文家都以肩負“道統(tǒng)”自任——到了今日還有妄人們在閉目念著道統(tǒng)表呢——其作俑也便是從他開始的。

但韓愈的古文運動,他自己雖諱言其所從來,實與開、天時代的蕭、李未嘗沒有淵源的關(guān)系。愈少時為蕭穎士子存所知。又和李華的從子觀同舉進士,相友善;而華之宗子翰,能為古文,愈每稱之?!杜f唐書》也稱愈嘗從獨孤及及梁肅之徒游。晁公武《讀書志》引《唐實錄》,謂韓愈學獨孤及之文。這其間的影響是灼然可知的。

同時與愈并舉進士者,于李觀外,尚有閩人歐陽詹《歐陽行周集》,有明萬歷間刊本,明閔氏刻本,麟后山房刊本,《四部叢刊》本,字行周的,也會寫作古文。但觀與詹俱早卒,故名不得與愈同稱。其與愈并稱為古文運動中的兩大柱石者,惟柳宗元一人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