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誠(Jean Francois Gerbillon,1654—1707年),耶穌會士,法國人??滴跞辏?693年),康熙帝患瘧疾,御醫(yī)治不好,法國傳教士白晉和張誠等獻上西藥“金雞納霜”(奎寧),治好了康熙帝的病??滴醯蹫榇速p給他們今中南海紫光閣西蠶池口地方(今文津街國家圖書館分館斜對面)建造教堂。法國耶穌會士原住南堂,苦于沒有自己的教堂。受賜新址后,張誠主持了北堂的建設(shè)。北堂動工四年后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康熙帝御題“萬有真原”橫匾及長聯(lián),命名為救世堂,還建成天象臺和圖書館,是為第一座北堂。道光七年(1827年),清廷沒收北堂,將大堂拆除,土地變賣。咸豐十年(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后,歸還北堂并重新修建。同治四年(1865年),北堂重新建成,是為第二座北堂。北堂長50米,寬21.3米,鐘樓高約25米,新堂比舊堂更高大。堂內(nèi)創(chuàng)建了動植物博物館(又稱百鳥堂),陳列珍禽標(biāo)本800余種,還有蝴蝶和動物標(biāo)本。光緒十二年(1886年),開始整修西苑三海,以準(zhǔn)備光緒帝親政后供慈禧太后頤養(yǎng)之用。于是,將中海西北處的蠶池口天主教堂(北堂)遷到西安門內(nèi)西什庫重建。
光緒十三年(1887年),北堂在西什庫新址建成,是為第三座北堂。北堂正中尖拱形大門上方,木匾書“敕建天主堂光緒十三年”。新北堂及所屬建筑面積很大,東到東夾道,西至西黃城根,南鄰西安門大街,北到今北京醫(yī)學(xué)院,包括修道皖、圖書館、后花園、印刷廠、孤兒院、醫(yī)院,以及神甫宿舍等。北堂的大堂建筑面積約2200平方米,高16.5米,鐘樓塔尖高約31米。堂前有月臺,圍以漢白玉石欄桿。大堂正門兩旁,有中國式建筑碑亭兩座,亭內(nèi)分別立光緒十四年(1888年)天主教堂遷建諭旨碑和滿漢文天主堂碑。大堂正門內(nèi)建有唱經(jīng)樓,堂屬哥特式(使用尖拱以使房屋直聳而上)建筑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