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子的幫助》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3)

老子的幫助 作者:王蒙


老子講濁以止,靜之徐清;安以久,動之徐生的道理。他理解的得道者的狀態(tài),并不是死水一潭,不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而是可以靜之動之、清之生之的,但是要徐,要慢一點,要克服浮躁。這種靜之動之的道,是不欲盈、不盈的基礎。盈則僵死呆滯,不盈才有徐清徐生的余地。

他針對的仍是當時的侯王士人的毛病,他想的仍然是匡正時弊。他致力于呼喚的仍然是一個大道的王國,自然的王國,無為的王國,淳樸的王國。

這一章講善為士者,認為他們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識的。不是士不可識,而是大道不可識。不是大道不可識,而是你們不識。既然你們不識,我也就不想示給你們了。國之利器,不可示人。人之利器,更不可示人了。我不愿意打,你不愿意挨,深奧不可識起來,不也很好嗎?

可道者非常道,可名者非常名。然后老子強為之形容,強為之又道又名:這是老子的俯就,也是老子的無奈,又是老子的自嘲。連你自己都承認是強為之容,承認是深不可識,你又如何期待讀者聽者明白你到底是在說什么?

像冬天跋涉河流,像顧慮四鄰,像接待貴賓或作客他鄉(xiāng),像冰雪即將消融,像原木的粗糙樸厚,像谷地的地勢低洼而又開闊,像江河的不擇細流、渾濁浩蕩。這些形容,除四鄰與賓客是社會生活現(xiàn)象外,其他都是自然現(xiàn)象。這說明,老子正是從自然與社會的諸種現(xiàn)象中體悟出大道的存在與微妙玄通深遠偉大的。他的大道,既是推測、想象、思辨的產(chǎn)物,也是直觀、感受、體貼的產(chǎn)物,是自然與生活的產(chǎn)物。他的舉例說明了他一面論述大道,玄而又玄,出神入化;一面傾聽世界、重視感覺、注意萬物、描繪具體,善于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善于從外界、從天地、從自然、從生活中尋找靈感與大道的征兆,善于從自然現(xiàn)象與生活中得到啟示與聰明,從觀察、感受、經(jīng)驗與具體事物、直觀萬象中得到啟示。

老子是一個思想者,但他首先是一個閱讀者,閱讀自然,閱讀天地、雨露、溪谷、水、玄牝、橐籥、萬物、萬象……這又與格物致知之說接近了。

師法自然,是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學畫的人會這樣,學武的人也會這樣,如貓竄狗閃鷹抓虎撲,學哲學的人也喜歡這樣。

中國人是喜歡講“悟”字的,佛學進口以后,則干脆講覺悟。悟與我們今天講的思考或者分析不完全一樣,它是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統(tǒng)一,是推理判斷與玄思妙想的統(tǒng)一,是理性清明與神秘啟示的統(tǒng)一,是對外物與對內(nèi)心的發(fā)見的統(tǒng)一,是思維也是感想感情的飛躍,是用于針對于對象的,更是用于針對于內(nèi)心的。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珍惜統(tǒng)一、同一、歸一、返一。此章所述是士——人與道的統(tǒng)一,也是道與自然、社會、生活的統(tǒng)一,即道與天的統(tǒng)一。它表達的是天人合一、天道合一、人道合一、自然與文化合一的思想。這樣的合一統(tǒng)一歸一,是老子的主心骨,也是中國文化的主心骨。在中國,不論學什么,一直到為政為兵為醫(yī)為師為巫祝為堪輿,都要師法自然。自然永遠是我們的老師,中華文化的老師。老子的道也是法自然的。這樣的思想雖嫌籠統(tǒng),仍極可愛,極珍貴,顛撲不破,永放光輝。至于有人從中國的環(huán)境問題來論述中國人并未做到天人合一,那卻是對古人的苛求了。注意環(huán)境保護,那是應該用來要求我們這些當代國人的。其實老子理想的小國寡民,不貴難得之貨,老死不相往來,客觀上絕對符合環(huán)保的理念。如今的環(huán)境破壞,不是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欠賬,而是違背中華文化傳統(tǒng),尤其是違背老子主張的惡果。

古人有老子那樣微妙玄通、深遠偉大的概念,夠令人驚嘆的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