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家里,我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餐館和書店,久而久之,開始特別注意不同餐廳不同書店的待客之道。比起餐館那五花八門的侍應(yīng)手法和格調(diào),書店店員要掌握的基本技巧就簡單得多了,無非就是效率、禮貌和寧靜。其中比較特別的是寧靜,說話不大聲、動作別夸張、盡量讓賣書的商店看起來像間圖書館。但不論是書店還是飯館,最主要的還是店員懂得自己賣的是什么,而且愛上它。
上個禮拜有天和朋友在蘭桂坊喝完下午茶,就到附近的書店逛逛,看見一本談自慰歷史的新書給膠套封得密密實實(其實是本歷史書,不知有何見不得人的猥褻成分?),于是拿去柜臺請店員開封。孰料店員竟擺出一副久違了的改革開放前國營商店的招牌晚娘臉,很不客氣地說:“這種書我們不會打開的?!比绻@位女士自己也是個讀者,她當理解一本書要是根本打不開,又怎能判斷它是不是本值得買值得看的書呢?
形容餐館的前場(相對于后頭的廚房),英文里常用“劇場”(theatre)這個字眼,意思是餐廳好比劇場,看侍者來回穿梭,上茶撤碟就宛如演戲一般。不同的劇場不同的戲碼不同的風格,每家餐廳的演出也都有自己的花款,帶給觀眾獨特的感受。
在好些頂級的西餐廳里面,或許是因為地毯夠厚,侍者們可以來去無聲,甚至跡近隱形。但不知道為什么,每回你有需要的時候,他都會恰巧出現(xiàn)在桌前微笑著等待指示;甚至于在你還沒開口之前,他已經(jīng)及時地滿足了你的要求。舉個例子,鎮(zhèn)在冰桶里的白酒要是放得太久,喝起來度數(shù)就會低得過頭。但在一家真正高檔的餐廳里,當你剛剛覺得白酒入口有點冰時,一抬頭或許就會發(fā)現(xiàn)那瓶酒已被取出,放在一旁靜待。如果不是徹底地從客人的角度出發(fā),不是真正了解酒熱愛酒,又怎可能做到這種妙到毫巔的精湛演出?此時你會感到這家餐廳這座劇場對觀眾、對飲食的關(guān)愛,簡直是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