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時代的稻草人》第三輯 中國是不朽的?(11)

時代的稻草人 作者:許知遠


如果這種替換一直持續(xù)下去,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難以相信任何東西。造成這種傾向的原因很多,但很有可能,難以誠實地面對自身是最初的肇始原因。

就像我在第一部分所提及的,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是一棵大樹上的樹葉,我們具有相似性,卻永遠不會出現(xiàn)兩片相同的葉子。這也意味著,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方式來感知外部世界和自身,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對于某一個媽媽來說,繁華的王府井是商業(yè)中心,而對于她的三歲小女兒來說,那里則是一個到處是腿的地方——她太小了,只能看見好多大人的腿。

同樣,對于祖國,每個人的感受不同,表達感受的方式也不同。辜鴻銘通過褒揚孔子哲學、女人小腳和嘲笑歐洲人來證明中國的優(yōu)越性,表達自己對中國的情感,魯迅則是通過不間斷的批評;你能說前者比后者更愛國,情感更深沉嗎?當中日戰(zhàn)爭陷入膠著時,你不能要求沈從文、林語堂,或是西南聯(lián)大校園里的學生楊振寧、李政道都到前線去;而今天風靡一時的作品《未央歌》,誰也想不到那是烽火歲月的記錄,對于鹿橋來說,年輕人的友誼、愛情和幻想,更重要……

這些感受與思想的不同,使國家保持了豐富性,它既為現(xiàn)實生活提供了多種可能,也為未來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參照和鼓舞。我真想象不出,十年后(或許只要一年后),倘若人們想要更多地了解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二日這場地震,他們能找到什么資料——那浩如煙海的信息,都是雷同的,都是淺層反應,普遍缺乏個體的獨特性與生動性……因為,人們不敢,或經(jīng)常忘記了誠實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一個人對于別人的悲痛無動于衷,令人心痛,甚至可恥,因為他失去了感受力;但倘若一個人假裝別人的悲劇就是自己的悲劇,用和別人一樣的話來表達自己的痛苦,那么他同樣是可疑的,他可能既虛偽又內(nèi)心蒼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