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懲罰的真相(1)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作者:賈容韜


第二章

走出家教的誤區(qū)

一、懲罰的真相

“懲罰并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行為者在犯錯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以及更有技巧而不被發(fā)現(xiàn)。小孩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下一次要更小心,而不是要更誠實、更負責。”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海姆?G?吉諾特博士的這段話告訴我們,懲罰往往會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大多數(shù)家長認為,懲罰是修正孩子錯誤的最有效方式,也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尤其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孩子的成長幾乎每一步都伴隨著輕重不一的懲罰。我也沒有走出大多數(shù)中國式家長的教育誤區(qū),對孩子動輒就懲罰,卻收到了和愿望背離的結(jié)果。

兒子上高一之前,我認為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一板一眼,該怎么著就怎么著。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孩子犯錯我常常是有錯必糾,甚至小題大做、訓誡懲罰——

孩子寫錯了字,一個字罰寫一頁作業(yè);孩子學習退步了,要寫出檢查,找出成績下降的原因,還要保證下次進步多少名;發(fā)現(xiàn)孩子進一次網(wǎng)吧,減少五元零花錢;和同學打架了,劈頭蓋臉訓斥一通,甚至罰兒子面壁思過、跪地板。

懲罰的本意是幫助孩子糾錯,讓孩子接受教訓。結(jié)果是孩子違犯紀律越來越多,學習成績越來越差,上網(wǎng)頻率越來越高,打架斗毆不斷升級。

屢屢受挫讓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經(jīng)過反省,我認識到,懲罰只能讓孩子認為:打也打了、罵也罵了、罰也罰了,還能怎么樣?懲罰讓孩子有了解脫的感覺。進一步講,懲罰只能激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懲罰等于公然邀請孩子來反抗家長。

我進一步認識到,孩子誤解我、不接受我、和我對抗,是因為我不了解孩子,缺乏必要的智慧,沒有高超的說話藝術(shù),不足以感化孩子。并不是孩子難教化,而是自己德行淺薄、水平欠缺。

賈語凡在高二上學期發(fā)生的打群架事件,完全印證了這個觀點。原本梗著脖子等待懲罰的兒子,卻因為我的理解和尊重受到了感化。因為處理得當,一次錯誤反而成了改變孩子的重大轉(zhuǎn)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