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之清濁各有體—中日古代文論與美學中的“氣”
一、中國之“氣”、“氣”與日本之“気”
“氣”是中國哲學、美學、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并且和其他漢字詞與漢字概念一起,傳到了日本,對日本語言文學產(chǎn)生了相當大的影響。關(guān)于“氣”這一概念與范疇的研究,中日兩國學者也寫出了不少專門著作,重要的如日本人學者赤塚行雄研究日本之“気”的小冊子《氣的構(gòu)造》(東京講談社1974)》、小野澤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涌等合著的研究中國之“氣”的專著《氣的思想》(東京大學出版社1978)、張立文主編《中國哲學范疇史精粹叢書?氣》(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李存山著《中國氣論探源與發(fā)微》(1990)、李志林著《氣論與傳統(tǒng)思維方式》(學林出版社1990)、陸流著《氣道》(上海文藝出版社1994)、曾振宇著《中國氣論哲學研究》(山東大學出版社2001)及大量相關(guān)論文。綜觀現(xiàn)有“氣”的研究,中日兩國學者對“氣”的研究興趣很高,對中國之“氣”的研究成果積累豐厚。但是,將中日兩國的“氣”加以比較研究的專題文章,筆者尚未發(fā)現(xiàn)。眾所周知,日本的“気”與中國的“氣”有著極為密切的關(guān)系。日本學者之所以那樣熱衷于研究“氣”,恐怕與兩國之“氣”的相通性、關(guān)聯(lián)性密切相關(guān)。兩國之“氣”的關(guān)聯(lián)性幾乎盡人皆知,然而在語言文學與文論的層面上,運用比較語義學的方法,對“氣”的相通性與差異性的進行細致的分析、比較與研究,尚待展開。
一般認為,日本的“気”就是中國的“氣”或“氣”,日本的“気”就是中國的之“氣”的簡化字。但日本之“気”字不僅僅是對中國之“氣”的簡化,也是對中國之“氣”有意識地改造和改寫。而這,又與中國之“氣”的復(fù)雜演變歷史有關(guān)。
中國的“氣”字,原本寫作“氣”。許慎《說文解字》解釋:“氣,雲(yún)氣也,象形?!薄墩f文解字段注》云:“象雲(yún)起之皃……又省作乞?!倍墩f文解字》在“氣”之后還并列出了另外一個“氣”字,并解釋說:“氣,饋客之芻米也。從米,氣聲。如《左傳?桓公十年》載:‘齊人來氣諸侯。’”可見,“氣”與“氣”原本就是兩個字,而且含義完全不同。“氣”是云氣,屬于名詞,而“氣”則是“以米饋人”的意思,屬于動詞,后來這個“氣”又被寫作“餼”??梢?,至少在東漢時代,“氣”與“氣”的兩字還是涇渭分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