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幽玄”之境—通往日本文化、文學堂奧的必由之門
在日本的一系列傳統(tǒng)文論與美學概念與范疇中,“物哀”與“幽玄”無疑是兩個最基本、最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概念。如果說,“物哀”是理解日本文學與文化的一把鑰匙,那么“幽玄”則是通往日本文學文化堂奧的必由之門?!坝男弊鳛橐粋€漢語詞,在日本的平安時代零星使用,到了鐮倉時代和室町時代,即日本歷史上所謂的“中世”時期,這個詞卻不僅在上層貴族文人中普遍使用,甚至也作為日常生活中為人所共知的普通詞匯之一廣泛流行。翻閱那一時期日本的歌學(研究和歌的學問)、詩學(研究漢詩的學問)、藝道(各種藝術(shù)、技藝領(lǐng)域)、佛教、神道等各方面的文獻,到處可見“幽玄”。可以說,至少在公元12到16世紀約五百年間,“幽玄”不僅是日本傳統(tǒng)文學的最高審美范疇,也是日本古典文化的關(guān)鍵詞之一。
一
什么是“幽玄”?雖然這個詞在近代、現(xiàn)代漢語中基本上不再使用了,但中國讀者仍可以從“幽玄”這兩個漢字本身,一眼便能看出它的大概意思來?!坝摹闭?,深也、暗也、靜也、隱蔽也、隱微也、不明也;“玄”者,空也、黑也、暗也、模糊不清也?!坝摹迸c“玄”二字合一,是同義反復,更強化了該詞的深邃難解、神秘莫測、曖昧模糊、不可言喻之意。這個詞在魏晉南北朝到唐朝的老莊哲學、漢譯佛經(jīng)及佛教文獻中使用較多。使用電子化手段模糊查索《四庫全書》,“幽玄”的用例約有三百四十多個(這比迄今為止日本研究“幽玄”的現(xiàn)代學者此前所發(fā)現(xiàn)的用例,要多得多)。從這些文獻“幽玄”用例來看,絕大多數(shù)分布在宗教哲學領(lǐng)域,少量作為形容詞出現(xiàn)在詩文中,沒有成為日常用語,更沒有成為審美概念。宋元明清之后,隨著佛教的式微,“幽玄”這個詞漸漸用得少了,甚至不用了,以至于以收錄古漢語詞匯為主的《辭源》也沒有收錄“幽玄”一詞,近年編纂的《漢語大詞典》才將它編入??梢哉f,“幽玄”在近現(xiàn)代漢語中差不多已經(jīng)成了一個“死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