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同時,已宣告獨立的江浙方面也在張謇等人的策動下擬訂了一份“臨時國會成立計劃”,他們打算在上海成立一個“全國會議團”,以圖將籌建“臨時中央政府”的主動權(quán)抓到自己手中。為此,張謇等人以各省代表的名義發(fā)布了一份《組織全國會議團通告書稿》,通告上列名者共計十八人,其中多為在滬的各省名流及資深革命黨人。
江浙立憲派打算在上海成立“全國會議團”,通告上卻沒有滬軍都督府陳其美的名字,這頗有些吊詭。據(jù)揣測,其中原因有二:一是之前的上海并非省級區(qū)域建制而僅為道臺級別,陳其美雖然自立滬軍都督府,但張謇等人仍企圖將之并入到江蘇都督程德全(時駐節(jié)蘇州)的統(tǒng)轄之下;二是革命黨人陳其美此前名不見經(jīng)傳,其突然的崛起令那些聲名煊赫的“名流們”感到很不適應(yīng),由此不愿平等待之。
但是,在上海組織臨時國會或中央政府,要想避開滬軍都督府與陳其美顯然不現(xiàn)實。為此,張謇等人又在11月11日以江蘇都督程德全及浙江都督湯壽潛的名義向陳其美通電建議,仿照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先例在上海設(shè)立臨時會議機關(guān),并請各省各派代表來滬集議。張謇等人提出的集議辦法是,各省都督府及各省原咨議局各舉代表一名,兩省以上代表到會即行開議,續(xù)到者隨到隨議。
對此建議,陳其美雖然心里贊成,但他對之前立憲派的有意冷落仍耿耿于懷。11月13日,陳其美以滬軍都督府的名義向獨立各省都督發(fā)出通電,邀請各省都督派代表來上海組織臨時政府。電文中,陳其美對張謇等人的通電只字未提,而與張謇等人通電完全不同的是,陳其美提議,各省代表應(yīng)由革命都督派出而不是與原咨議局共同派出,其排斥立憲派的用意極其明顯。
會議代表的推舉與組成,是一件極具政治意義的大事,它事關(guān)各派勢力對臨時國會乃至臨時政權(quán)的控制與權(quán)力分配問題,各方都不會掉以輕心。張謇與陳其美各自主張的背后,正折射出革命派和立憲派之間的權(quán)力爭奪。
多方協(xié)商后,江、浙、滬三方最終達成妥協(xié),臨時的政權(quán)性組織也進入了實質(zhì)性的操作階段。11月15日,各省委派的“在滬名流”共計十省代表在上?!敖K教育總會”正式開議,會議將本組織正名為“各省都督府代表聯(lián)合會”(以下稱“各省代表會”)。需特別說明的是,江浙方面的舉動并非有意要跟黎元洪唱對臺戲,而是此期間蕪湖至九江的電纜發(fā)生故障,他們當時并未收到武昌方面的來電。由于信息溝通不暢,湖南、江西、廣東、廣西諸省都督府已派出代表前往武昌,革命陣營無形中分出了上海與武昌兩個“臨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