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門檻上的民國》第二章 君憲,共和?--被抹殺的程序(7)

門檻上的民國 作者:金滿樓


在當時看來,令北洋軍攻下漢陽是最好的辦法,因為南下的北洋軍此刻已做好充分的攻擊準備,拿下漢陽并非難事;更重要的是,武漢不僅是革命首義之地,當時更是革命陣營的中心所在地,攻克漢陽乃至拿下武漢三鎮(zhèn),不失為戰(zhàn)略上的攻心之術。

首先發(fā)動漢陽之戰(zhàn)的并非是北洋軍而是黃興指揮的革命軍。10月28日,黃興與宋教仁等由上海抵達武昌,但僅過了五天,漢口即被北洋軍攻破。為鼓舞革命軍士氣,黎元洪特意為黃興筑壇拜將,而在之后的半個月里,黃興整軍備武,其間更有湖南援軍開到,革命軍士氣一時大增。11月17日,黃興親率革命軍反攻漢口,盡管一度迫使敵軍后撤,但戰(zhàn)場終究要靠實力說話,北洋軍雖然猝不及防,但畢竟是訓練有年的正規(guī)部隊,因而很快穩(wěn)住陣腳并轉入反攻。

在北洋軍的猛烈炮火下,革命軍瘋狂后退,潰不成軍,督戰(zhàn)的革命軍總指揮黃興拔刀大吼:“不許后退,大家向前沖!”但兵敗似山倒,黃興的命令絲毫不起作用。11月26日,湖南援軍自行撤退,返回湖南,而殘存的湖北革命軍也都紛紛乘船渡江到武昌。大敗之后,黃興心念俱焚,過江時甚至欲自沉長江求死,所幸被隨行在側的革命黨人田桐拉住,這才沒有隨大江滾滾東去。

黃興初來武漢時意氣風發(fā),漢陽敗北后方知勢不可為。在之后的軍事會議上,他提議仿當年太平軍放棄武昌之例,湘鄂兩軍順江而下攻打南京。黃興的提議遭到了湖北革命人士的強烈反對甚至人身攻擊,會議不歡而散。11月28日,黃興悄然離鄂往滬,這時離他來到武昌時正好一個月。

剛剛樹起來的“革命總指揮”悄沒聲息地走了,坐鎮(zhèn)武漢的黎元洪麻煩可就大了。抬頭望去,北洋軍在龜山上架起大炮,武昌都督府此刻已在射擊范圍之內。對手那邊,盡管袁世凱已下令停戰(zhàn),但北洋軍前線總指揮馮國璋在大勝之下,興奮勁兒還沒有過,他竟然違抗袁世凱的命令繼續(xù)炮轟武昌,革命形勢一度變得極為緊張。

北洋軍炮擊之下,軍政府大樓一度起火,武昌城內人心惶惶,各色人等紛紛向城外避難,機關人員亦開始逃散。挨到黃昏時分,黎元洪也帶著洋文秘書胡朝宗,背著都督的大印,由鄺漢卿帶衛(wèi)隊一排護送,從大東門向葛店奔去。

好在北洋軍攻下漢陽后,便不再展開成規(guī)模的戰(zhàn)事攻擊,黎元洪的“逃跑”計劃也就此打住。袁世凱此時非常清楚,只要革命軍銳氣被折殺,雙方重返談判桌勢所必然。更何況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也有意調停,以促成他與黎元洪停戰(zhàn)議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