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碰撞融合》中西經(jīng)濟(jì)文化交流(3)

碰撞融合:中國與西方的交流 作者:劉德斌


其實(shí),不僅僅是葡萄酒,唐朝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影響。其中服飾和飲食這兩方面所受的影響最為明顯。

首先是服飾上。唐朝人特別崇尚突厥和東伊朗人的服飾風(fēng)格。男女出行愛好穿胡服,上至達(dá)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都是如此。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就是一位效仿突厥人服飾的急先鋒,他一生最大的愿望竟然是去草原上生活,作一名真正的突厥人。在唐中宗之時(shí),貴族婦人和宮女之中特別盛行外民族的服裝,中亞粟特人的男裝,一種翻領(lǐng)對(duì)襟的袍服,被改造為唐代婦女的時(shí)髦服裝。

其次是飲食。出于對(duì)突厥人飲食習(xí)慣的模仿,有些顯貴的人家在帳篷前的狼頭纛下,親手將煮熟的羊肉用佩刀割成片大嚼大吃,其中典型代表也包括太子李承乾。當(dāng)然這種現(xiàn)象并不是十分普遍,在飲食方面具有普遍性的影響是胡食的傳入。在唐代,胡食的種類主要有胡餅、燒餅。胡餅即芝麻餅,中間夾有肉餡;燒餅就是油煎面餅。在唐代,賣胡餅的店鋪十分普遍。流行于穆斯林國家的抓飯,在唐朝也非常盛行,這種抓飯是用稻米拌以酥油,加上肉或魚蝦、蔬果等佐料的食品。

在住的方面,出于對(duì)突厥生活習(xí)俗的崇尚,一些貴族甚至在城市里也搭起游牧民族中常見的帳篷,并在氈帳中招待客人。白居易就曾經(jīng)在自己的庭院里搭了兩頂帳篷,用于招待。

除風(fēng)俗文化之外,唐代的藝術(shù)也深受域外文化的影響。

唐朝有著名的十部樂,分別是:燕樂、清商樂、西涼樂、天竺樂、高昌樂、龜茲樂、疏勒樂、康國樂、安國樂、高麗樂。除高麗樂、燕樂和清商樂之外,其余僅從其名字就可以看出,其來源地是西域地區(qū)。特別是康國樂和安國樂這兩部樂,分別來自中亞的康國和安國??祰挥诮駷跗潉e克斯坦境內(nèi)的撒馬爾罕一帶,《胡旋舞》就出自康國樂,康國樂使用的樂器有長笛、正鼓、和鼓、小鼓、銅鈸。安國位于今烏茲別克斯坦的布哈拉一帶,北魏拓跋燾獲得安國樂后,安國樂才傳入中原,安國樂使用的樂器有箜篌、琵琶、五弦、笛、簫、正鼓、和鼓、銅鈸等。

除此之外,舞蹈方面,非常有名的《霓裳羽衣舞》;繪畫方面,畫圣吳道子的繪畫技法;雕塑方面,佛教石窟的造像藝術(shù),等等,都明顯受到西域文化的影響。

與外來文化在唐朝境內(nèi)的傳播相伴,景教、摩尼教、襖教、伊斯蘭教等外來宗教也開始在中國傳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