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所能確定的而言,納粹大屠殺高峰時期所采取的這種獨特的殺人方式并沒有對應的蘇聯(lián)模式。準確地說,蘇聯(lián)采用別的方法對其數(shù)十萬公民進行大屠殺。一般情況下,當局在夜間把這些公民驅趕到森林里,讓他們一排排站好,接著向他們的頭部開槍,然后把尸體埋進事先挖好的萬人坑,地方通常靠近某個集中營。這是一種在“工業(yè)化”程度和隱匿死者身份方面均不亞于納粹手段的殺人方式。關于這個問題,也有蘇聯(lián)秘密警察使用廢氣——毒氣的早期形式——殺害囚犯的記述,與納粹分子早年所為如出一轍。在古拉格的勞改營里,通常也有囚犯并非死于抓人者的屠殺,而是死于嚴重的效率低下和玩忽職守。在某些蘇聯(lián)勞改營,在某些時候,死亡實際上肯定會落到那些被挑選出來在冬天的森林里伐木或者在條件惡劣的科雷馬金礦干活兒的囚犯頭上。還有一些囚犯被鎖在單人禁閉牢房里凍餓至死,或者躺在沒有取暖設施的醫(yī)院里得不到治療,或者被隨意地以“企圖逃跑”為由直接開槍打死。不過,作為一個整體,蘇聯(lián)的勞改營體系并沒有被蓄意安排大批生產尸體——即使有時它這樣做過。
這是一些微小的差別,但是它們并非無關緊要。盡管古拉格和奧斯維辛的確屬于同樣的認知和歷史傳統(tǒng),然而,它們相互之間以及與其他政權所建立的集中營體系之間都是獨立有別的。一般說來,集中營的概念足以用于不同的文化和情況,不過,即使是對涉及多種文化的集中營歷史所進行的表面研究也會顯示,具體的細節(jié)——如何安排集中營的生活、集中營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fā)展、它們如何逐漸嚴格或松懈、它們如何保持殘忍或開明——取決于特定的國家、特定的文化和特定的政權。對于那些被監(jiān)禁在帶刺鐵絲網里面的人來說,這些細節(jié)對于他們的生活、健康和生存至關重要。
實際上,在閱讀關于兩個集中營的幸存者的記述報道時,受害人的不同遭遇比兩個集中營體系之間的區(qū)別給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每個故事都有其獨特的內容,每個集中營讓不同性格的人產生不同的恐怖感。在德國,你可能死于殘忍;在俄國,你可能死于絕望。在奧斯維辛,你可能死在毒氣室里;在科雷馬,你可能凍死在雪地上。你可能死于德國的森林或者西伯利亞的荒原,你可能死于一次礦井事故,你也可能死在運牛的火車上。但是歸根結底,你的人生經歷是你自己所獨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