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勞改營里面,類似的宣傳同樣起了作用。勞改營的出版物和張貼在公告板上供囚犯閱讀的“墻報”刊登著講給外人聽的同類故事和詩歌,重點稍微有些不同。由莫斯科-伏爾加運河——隨著白海運河的“成功”而開始興建的一個工程——勞改營的囚犯撰稿并出版的《改造》報頗具代表性?!陡脑臁穲蟪涑庵鴮趧油粨羰值馁潛P以及對他們所享受的特殊待遇的描述(“他們不必排隊,女服務員直接把飯菜給他們端到桌子上!”),與《以斯大林命名的運河》的作者們相比,它在為思想轉變的意義唱贊歌方面投入的精力較少,而把較多的精力花費在討論如果囚犯勞動更加努力他們可能得到哪些具體的特殊待遇上面。
也不完全都是關于蘇維埃制度更合理的自吹自擂。一九三三年一月十八日的那一期報紙轉載了勞改營負責人之一拉扎爾·科甘發(fā)表的一篇講話:“我們無法判斷把某些人關押起來是對是錯。那是檢察官的事情……你們必須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一些對國家有用的東西,同時,我們必須把你們改造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p>
值得注意的還有《改造》報公開而且直言不諱的“投訴”版。囚犯們寫信投訴女營房里一邊“爭吵和咒罵”,一邊“在唱贊美詩”;投訴無法完成的勞動定額;投訴缺少鞋子或干凈的內衣;投訴不必要地鞭打馬匹;投訴勞改營總部所在地德米特羅夫市中心的黑市交易市場;投訴對機器的使用不當(“沒有不壞的機器,只有弄壞機器的使用者”)。后來,這樣公開勞改營問題的狀況將不復存在,只是在勞改營的檢查人員與其莫斯科上司的私人通信中,問題才會有所反映。然而,在三十年代初期,將問題公開的這種情況在勞改營內外相當普遍。這是一種迫切、狂熱的沖動的正常表現(xiàn),目的在于改善生存條件、提高勞動水平,尤其是要達到斯大林主義領導人所提出的那些瘋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