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硅谷之光》“晶體管之父”肖克利:電腦來了(1)

硅谷之光 作者:(美)大衛(wèi)·卡普蘭


“晶體管之父”肖克利:電腦來了

貝爾實驗室發(fā)明晶體管后的一年時間里,硅就進入了商業(yè)化應(yīng)用。1954年,通用電氣、美國無線電公司、得州儀器以及美國電話電報公司這樣的企業(yè),買進了將近100萬個晶體管。1954年圣誕節(jié)之前,雷神公司(Raytheon)還推出了用電池供電的口袋式晶體管收音機。當(dāng)時的價位是49.95美元,這并不便宜,但雷神公司僅在第一年就賣出了10萬臺,并且還讓晶體管進入了零售渠道。一家名為東京通信工業(yè)(Tokyo Tsushin Kogyo)的新公司也搭上了運行晶體管的列車,這家公司后來將名字改成索尼(Sony),并且稱霸于收音機和電視機市場。這一切都只是剛剛拉開序幕而已。晶體管后來成為數(shù)碼時代的基石以及電子產(chǎn)品的標(biāo)準(zhǔn)部件。世界上已存的30萬億個晶體管不僅帶來了搖滾吉他和航天飛機,也帶來了地球上的每一臺電腦。

20世紀(jì)很少有如此重大的科學(xué)成就。用硅制成的晶體管日后還促成了許多公司的誕生,比如蘋果、英特爾、甲骨文、網(wǎng)景、雅虎以及一家離硅谷很遠(yuǎn)、名為微軟的公司。比爾?蓋茨有一次難得謙虛地說:“如果能夠穿越時空,我第一個要去的地方就是1947年12月的貝爾實驗室?!敝钡骄w管發(fā)明6個月之后,公眾才得知這件事,而且也只知皮毛不知精髓。在1948年6月30日曼哈頓的大型新聞發(fā)布會上,貝爾實驗室才公布了這項發(fā)明。實驗室的研究主管拉爾夫?布朗(Ralph Brown)將它描述為“那個很小很小的東西”。布朗接著慢條斯理地說:“我們稱它為晶體管,因為它是可以讓電子信號在輸入端和輸出端之間穿梭時被放大的電阻器或半導(dǎo)體設(shè)備,但它沒有真空吸塵器、燈絲或玻璃管,它完全是用無溫度、實心的物質(zhì)構(gòu)成的?!爆F(xiàn)場的記者們對此并不怎么感興趣,但福雷斯特看得就清楚多了,因為他用了42年還沒研究透徹,直到今天才如夢初醒。在被邀請去貝爾實驗室園區(qū)參觀晶體管的演示時,他遺憾地拒絕了,因為他無法面對“42歲孩子的突然覺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