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溫州話注音
外國人學漢語,難點在發(fā)音,因為中國語言近音同音字多。即便是同音,聲調(diào)還各不一樣。
馬禮遜初學中文時也困惑于此。如“Shu”這個音,就有“書”、“熟”、“暑”、“疏”、“輸”等不同的字。即使同一個字,有時是動詞,有時是名詞,有時又是形容詞。繼馬禮遜后第二位來華的傳教士米憐(Willam Milne)因此論斷:“人要學會中文,身體需銅造,肺腑需鐵制,檞木為頭,鋼簧為手,有鷹兒的眼,使徒的心,瑪土撒拉的長壽。”①[1]
現(xiàn)在這難題擺在蘇慧廉面前:
北方話有五種變調(diào)而在一些南方話中有八種聲調(diào),真是千差萬別。不懂語調(diào)的交談一般不大可能聽懂,因為中國語言的音韻很重要,除非你對語調(diào)有豐富的知識,否則就不能正確地朗讀出中國字或在談話中用重音講任何特殊的字。普通的中國人對這些問題尚不能了解,即使文人學士中間也只有少數(shù)人能確切辨明它,可是老百姓日常會話中從來不會出錯。
我們英語中也有聲調(diào),不過是很隨意的,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聲調(diào)規(guī)則。例如英文中的“What”一詞,你可以表示疑問,可以表示驚奇,可以懶洋洋地說,甚至可以傲慢地說?!谟憧梢噪S時用“what”來表達出你的“what”之意,它仍就是“what”一詞,然而在漢語中,同樣是個“ping”音,你用一種聲調(diào)與另外一種聲調(diào)所表示的字肯定不同。一位著名的官員曾如是說,一次他外出參加一個派對,那天天氣很熱,香檳也是如此。他們在一家中國人開的店子里吃午餐,于是向老板要冰塊(ping)?!岸嗌伲俊钡昀习鍐??!耙槐P?!彼卮?。想想看大家被逗樂的情景吧,大家等了不知多長時間后,發(fā)現(xiàn)服務(wù)員端來一大盤剛出鍋的大餅,餅子也讀ping啊,只是聲調(diào)不一樣!
[1]①此故事摘自香港建道神學院院長梁家麟在“馬禮遜來華二百周年紀念講座”上的發(f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