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泰德、理查德、勞瑞以及勞瑞的老板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上線和離線兩種狀態(tài)的分裂。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我們能從這一現象中得出什么結論?我們能夠從精神病學的歷史上找到某種模板來幫助我們理解發(fā)生在這些人身上不同程度的身份上的分裂現象嗎?“解離”①這一著名的臨床現象是否同他們的經歷有所聯系?對于那些在網上發(fā)生人格改變的人和許多面對瀏覽器時自我就發(fā)生一定程度扭曲的人,網絡人格會不會就是21世紀全新版本的“分裂人格”?
現在很流行把人診斷為雙極性疾?。ㄔ昕褚钟舭Y),在這之前最流行的診斷為注意力缺乏癥,再往前曾有一段時間把人診斷為多重人格障礙。我們將對這一疾病的歷史進行一個簡要的了解,并審視一下針對這一疾病的研究結果,這也許能幫助我們對當今“平行人格”這一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特別是平行網絡人格。
多重人格障礙的“零號患者”是雪莉·阿德爾·梅森,當然人們更熟知的是她另一個名字:西碧爾·多賽特。心理醫(yī)生柯妮麗婭·威爾伯通過催眠術在西碧爾身上發(fā)現了16種不同的人格,她認為導致這一分裂現象出現的原因是病人童年時曾受有精神問題的母親的虐待。在西碧爾出現以前,全世界所有科學文獻里關于多重人格障礙的案例不超過100例,其中最有名的是克里斯·科斯蒂娜·賽澤莫爾,她的故事在1957年被搬上了大銀幕,拍成電影《三面夏娃》。但是當雪莉·阿德爾·梅森以西碧爾的形式出現在暢銷書中并于1976年被拍成電視電影后,20世紀70年代一下子出現了大量的多重人格障礙病例,同時出現的還有相關的期刊文章、醫(yī)學研究和專題會議。
當多重人格障礙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疾病后,好好的正常人,只要說“有點不舒服”,許多熱心的臨床醫(yī)生都會迫不及待地把他們診斷為多重人格障礙。有時病人患的是抑郁癥,但醫(yī)生們也一定要診斷為多重人格障礙,錯誤地認為病人本身并沒有抑郁癥,而是由于多重人格中有抑郁傾向的人格控制了他。正是在這樣的時代大潮下,多重人格障礙病例不斷飆升,最高時竟達到了美國全部人口的1%~2%。這一比例的客觀性著實令人懷疑。(也就是說美國多重人格障礙患者達到了幾百萬人,當然,這一人數同今天注冊了《第二人生》等游戲的人數比起來仍然是鳳毛麟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