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遭遇秩序感(1)

接納孩子(升級版) 作者:小巫


遭遇秩序感

一天早晨,未滿3歲的嘉嘉在幼兒園門口號啕大哭,老師和阿姨怎么哄勸都不行。我問他阿姨怎么回事,她說不知道,“本來都好好的,剛才下樓的時候,園長看見我們,讓我們上她的車,她把我們捎過來。一上車嘉嘉就開始哭。園長是好心,我們這孩子真不給人家面子”。

我跟阿姨說:“你把嘉嘉再帶回8號樓,從那兒走過來,他就好了。”

阿姨和老師莫名其妙地看著我,不明白我在說什么??粗煌L柨薜募渭螌嵲跓o計可施,阿姨只好按照我的提議回去重新走了一遍。果真,嘉嘉破涕為笑,平靜下來。

老師悄悄問我這是為什么,我告訴她,這就是兒童的秩序感。嘉嘉每天早晨跟著阿姨從自己居住的8號樓走到幼兒園所在的5號樓,這是他生活的正常秩序。今天早晨園長用車帶他過來,打破了這個秩序,導(dǎo)致嘉嘉悲痛欲絕。在每一個孩子的心里,都天生具有強烈的秩序感。這種秩序感,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之一,是他對于事物做出準確分辨與判斷的基礎(chǔ),也是他建立道德意識的奠基石。

還在襁褓期,孩子往往已經(jīng)要求周圍的事物有固定的秩序,一旦這種秩序被打破,比如原來放在鋼琴上的照片被挪動到柜子上,孩子就會感到不安,甚至莫名地哭鬧。1歲之后,孩子對于秩序的完美,有著一種近乎頑固的追求:

他們堅持每樣東西必須歸其“主人”所有,他人不得動用。不僅不愿分享自己的物品,家里其他人的物品也不能隨意交換使用。

他們堅持拿到手里的物品必須是完整的。比如,孩子要吃蘋果,父母認為他不可能吃完一整個,擅作主張把蘋果切成兩半,孩子大哭著拒絕接受。給孩子買來冰棍,媽媽沒有征求孩子的意見咬了一口,孩子撒潑打滾,一定要媽媽把吃進去的冰棍吐出來,或者干脆把咬過的冰棍扔掉。畫畫的紙破了一點點他們也會傷心不已,要求拿一張新的完整的。

他們堅持每個舉動,必須按照一定的程序,或者是自己的設(shè)計來完成。

如果父母忽略了他們的要求,或者沒有準確理解他們的意圖,而導(dǎo)致事件過程的偏差,他們會固執(zhí)地要求“重新來一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