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樹大招風為哪般?(1)

誰將買下全世界:未來20年資源大博弈 作者:(美)丹比薩·莫約


樹大招風為哪般?

沒有人敢肯定,中國席卷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這股熱浪將會持續(xù)多久,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使中國資源戰(zhàn)略步伐放緩的因素,絕不會是資金問題。

到2011 年,中國的外匯儲備超過3 萬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一。中國部分外匯投資組合的年均增值率高達15% ,每天可以獲得10 億美元的收益。截至2011 年,中國外匯投資的財政結構如下:對美國政府債券的投資超過1 萬億美元(約占中國對美投資的90%),對美國其他產(chǎn)品的投資約為2 000 億美元,還有1 000 億美元投資于美國股票(這有助于中國掌握美國公司的股權),其余投資則均勻分布在其他國家。富裕的中國在朋友眼中魅力無窮,但樹大招風,也會吸引敵人的關注,因此,當中國在全球范圍發(fā)起資源占領運動時,自然會招致國際商界人士、決策者和媒體評論家們的指責,在他們看來,出手闊綽的中國買家往往毫無理性、近乎瘋狂地出價,人為抬高了最普通商品的價格。

中國投資跟蹤報告關注的不僅僅是成功的交易合同,還包括“頗為棘手的投資”,即被取消或被完全更改的合同。從2005 年到2009 年,共有56 項合同沒有執(zhí)行,涉及金額高達1 400 億美元。盡管中國的全球資源占領速度令人咋舌,但它前進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2005年,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 )意欲以180 億美元收購優(yōu)尼科(Unocal),2008 年,華為公司計劃聯(lián)手貝恩資本(美國的一家股權投資公司)收購3COM 公司,這兩次舉動都遭到了美國政客們的強烈抗議,最終被否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也曾涉足大量與中國有關的交易,尤其是與非洲國家有關的交易。例如,在2009 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否決了中國進出口銀行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簽訂的一筆以基礎設施換取礦產(chǎn)的協(xié)議,這筆金額為30 億美元的合同被指將對剛果的總債務水平帶來副作用。經(jīng)過反復磋商,中國方面最終作出妥協(xié),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的要求,對該筆投資重新展開談判,并將最初計劃的90 億美元投資額降低到60 億美元。

透明度是中國在國際貿(mào)易中存在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每一天,都會有幾百筆與中國有關的交易無聲無息地一一被敲定。這些“場外交易”(指不在正式交易所進行的交易)可以讓雙方直接交易股票、債券、大宗商品、外匯及其衍生品。與期貨交易和股票交易不同,非交易所交易中的定價大多是“不可見”的。在這些交易中,對合同期、約定條款達成的方式和原因等信息的披露都是寥寥無幾,而這些都將影響到更大的市場。事實上,由于交易金額往往極為可觀,而且只要是涉及中國的交易,人們就會不遺余力地去打探其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