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約翰遜的嗓音在傳達一種宿命論的感覺方面尤為有效,這種感覺來自于他所看到的、向他布陣進攻的社會力量和精神力量。他的聲音語調(diào)在他令人心碎的《徒勞的愛》(Love in Vain)中尤其令人壓抑,這首歌的主題正是痛苦的離別和分手:
我跟著她到了車站,我手里提著她的箱子
我跟著她到了車站,我手里提著她的箱子
這很難說,這很難說,當(dāng)你的愛全都化為一場徒勞
當(dāng)我的愛全都化為一場徒勞
(《徒勞的愛》第一段)
(收錄于CBS唱片1970年出品的《三角洲布魯斯歌手之王》[On
King of the Delta Blues Singers]第二卷;也收錄在《羅伯特 ·約翰遜全集》
[Robert Johnson. The Complete Recording]套裝中,哥倫比亞,1990年出品)
基于歌詞的分析不能傳達在這首歌的錄音版本中,約翰遜的嗓音以及嗓音與吉他的相互作用所產(chǎn)生的情感效果。在表演中,這首歌被化簡到最本質(zhì),幾乎相當(dāng)于我們今天所說的極簡主義。很顯然,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標(biāo)準——經(jīng)典的音樂學(xué)標(biāo)準——進行評判,它會顯得很不夠格。演唱蒼白無力,聲音搖擺不定,歌手也不能很好地將感情投射出來。但在他的嗓音有種強烈的絕望,并流露出深刻的生活體驗。通過不斷的重復(fù)、放大的吉他聲與嗓音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感覺被進一步加強了。這個作品同樣也說明了即興與演出在諸如搖滾和布魯斯這樣的音樂風(fēng)格中所扮演的角色。盡管它在當(dāng)代的影響由于當(dāng)時簡單的錄音技術(shù)而受到限制,但這也同樣增加了這首歌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