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本節(jié)開頭提到的那位劉女士,就她兒子龍龍的教育問題進行了一次深入的溝通,將其中道理做了透徹的分析,她如夢初醒,深刻反思了自己在家庭教育的誤區(qū):比如,她總以為孩子小,所以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在家里無意中的言行對于孩子的影響,有時和丈夫吵架也沒有顧忌孩子的感受;她和丈夫很少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和做游戲,缺乏足夠的平等的交流;對學習也只是局限于監(jiān)督做作業(yè),很少主動輔導;對于孩子的一些天真的要求,只用 “不行”作答,以為這樣可以直接解決問題,很少給孩子嘗試的機會;面對孩子的缺點,操之過急,簡單粗暴,缺乏耐心,造成了孩子的逆反情緒……
找到了病根在何處,發(fā)現(xiàn)了問題究竟出在哪里,解決起來也就相對容易些了。過了幾個月,我再見到劉女士的時候,提及兒子的教育,她的臉上頓時展開了笑容,她說,經(jīng)過她和老公的努力,改變了教育孩子的方法,龍龍現(xiàn)在好多了,作業(yè)基本能夠按時完成,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孩子明顯比原來開朗了不少,也喜歡跟同學交流和玩耍了,而且還得了一個“進步獎”證書。雖然孩子還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進步也是很明顯的,只要教育方法正確,一定會越來越好,這讓她和丈夫都對孩子再次充滿了信心。
那些正處于糾結中的父母也許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發(fā),對孩子不良“態(tài)度”的糾正并非來自抽象的說教,而是受惠于外部環(huán)境的耳濡目染。這里所說的外界環(huán)境并不僅僅局限于金錢,很多時候金錢并不能讓孩子得到真正的自信與快樂,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這個世界是充滿陽光和希望的,即使出現(xiàn)挫折和困難也是暫時的,只要積極地努力,一切付出都會有好的回報,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2008年的某月,次貸危機引發(fā)的金融危機爆發(fā)后,華爾街一家金融投資公司的高管布拉沃失業(yè)了,他被迫賣掉豪車和妻子的首飾來還銀行的高額房貸,生活日漸窘迫。但當10歲的小兒子保羅問家里的汽車怎么不見了的時候,他蹲下身子抱住兒子的肩膀微笑著說:“因為我和你媽媽決定以后騎自行車減肥,那樣對健康很有好處。還有一點,就是我失業(yè)了,我們得集中力量保住我們的房子。當然,失業(yè)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我一定還會有一份新的工作,而且以后我們一家人在一起的時間會更多了,以前爸爸忙,在家吃飯的時間很少,你喜歡我們一家人以后每天在一起吃晚飯,然后一起出去散步嗎?”
保羅笑了,高興地使勁點了點頭。在溫暖的擁抱和意外的欣喜中,保羅了解到了家庭面臨的困境,但他絲毫沒有感覺到絕望。并且,他變得更懂事了,學習成績很穩(wěn)定,放學后主動幫助爸爸修剪草坪,幫助媽媽做家務,一家人過著物質匱乏的“貧窮”的日子,但其樂融融。
不久之后,布拉沃在一家超市找到了一份收銀員的工作,過起了普通工薪階層的生活。他很滿意,他說,這次變遷讓他體會到了生活的真滋味,也充分享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岸遥蚁嘈胚@對于保羅的成長非常有好處,”布拉沃欣慰地說,“他在面對困難時的從容和自信讓我感到驕傲。”其實,孩子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不正是來自父母的鼓勵和影響嗎?
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有時會試探大人的態(tài)度,這其實是一種探索和接受。教育界已經(jīng)通過研究證明,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老師,也是他人生的第一任老師。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父母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會不同程度地投射在孩子的心里,這些觀念積累后深入靈魂,就像金子一樣在孩子的內心閃閃發(fā)光,成為孩子理性人格的一部分,也就造就了孩子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