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在1879年為一只高電阻的電燈申請了專利。他們現(xiàn)在要做的一切就是尋找一種不被氧化但又有高電阻的燈絲,然后對它進行加熱,使它盡可能不接觸空氣而防止被氧化,直到在燈泡里變白發(fā)光。(全部!)燈絲和真空證明一切比愛迪生所希望的還要更難捉摸。他放棄了碳絲,因為它很容易被燒毀;一小股鉑金絲電阻很小但不會氧化,所以似乎最有可能持續(xù)發(fā)光。他們把鉑絲弄成螺旋形,來增加它的電阻,但這是一項細致而危險的工作。有一次灼熾的鉑燈絲濺到愛迪生的頭上,曾使他暫時失明,從晚上10點到第二天早晨4點,他遭受了“地獄般的痛苦”,最后服用了大劑量的嗎啡才睡著。另一件讓愛迪生頭疼的事(總是讓人如芒在背地對他的天才提出懷疑)是那些投資者們公開說,要看著愛迪生用了5萬美元讓他們得到了什么。在4月中旬,勞里帶著這群人走進那間黑暗的實驗室。實驗室的墻上有12只鉑燈絲電燈串聯(lián)在一起。愛迪生讓約翰·克魯齊慢慢地打開電流。助手弗朗西斯·杰厄(Francis Jehl)回憶道:“我看見那些燈的顏色變成櫻桃紅,聽見愛迪生先生說,‘增加一點電流,’然后燈開始亮起來。后來又增加了電流……接著一只燈就像一顆恒星一樣發(fā)出了光,然后噴出一股煙霧,車間陷入一片黑暗。”巴奇勒把這只破燈換掉,幾分鐘后又發(fā)生了同樣的事。要不是勞里的雄辯和約翰·皮爾龐特·摩根的堅定,那群人可能就真的心灰意冷了。
會發(fā)生什么:查爾斯·巴奇勒注視著其中一個原始的電燈,提醒愛迪生觀察:“就考慮這一點,我們在真空里,在我們完全不了解的狀態(tài)下,把一根幾乎無限細的燈絲加熱到一定的程度。你的眼睛幫不了你,而你真的不知道在那只燈泡里到底會發(fā)生什么。當我說我建立了3 000種關(guān)于電燈的理論,而每一種理論都合理而且顯然有可能是真理時,我并沒有夸張。然而只在兩種情況下,我的實驗才能證明我的理論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