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 文明的興起:美索不達米亞(7)

人文通識課1:古典時代 作者:(美)羅伊·T·馬修斯


與精致的雕塑相反,美索不達米亞的建筑往往顯得全無靈氣,特別是民宅建筑。美索不達米亞的大多數(shù)房屋都是正方形或長方形的。盡管美索不達米亞人也知道拱門、穹頂和圓柱,但他們并不廣泛運用這些東西;他們主要運用基本的(post-and-lintel construction),即用兩根垂直的立柱加上一根水平的橫梁構(gòu)成一個進門通道。建筑中使用的土磚限制了建造者發(fā)揮自己的風格和修飾特性。內(nèi)部建筑特別平淡,一方面是由于設(shè)計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建材不佳。但是,一些用土磚砌成的私人住宅雖然從街面上看去很單調(diào),但從里面看卻往往也很生動:每戶人家的房屋全圍繞一塊空曠的院子建造,而房間內(nèi)部也都作刻意的裝潢。寺廟和宮殿的外表有時也用排成圖形的彩色釉面磚、馬賽克和油漆錐面來裝飾,偶爾也用外來進口的石塊和大理石修飾。

盡管許多事情還有待發(fā)現(xiàn),但美索不達米亞的城市似乎是由城墻圍繞的,在早期的蘇美爾,城墻周長長達8千米;這些城市的一般特征是有一條寬闊的中央通衢大道,大道的一端是宮殿,另一端是寺廟群。城市的中心用城墻護衛(wèi)著,其宏偉壯觀、精心裝飾的城門昭示了城市的富庶和強盛。每一座蘇美爾城市中最醒目的建筑物是(ziggurat),這是一種由磚塊臺階和土坯臺體組成的錐形高臺,用作公共禮拜中心。鋸齒形塔臺形狀像一座山丘或一條通向天上的階梯,神祇將通過它降臨凡間;也可能這種建筑被想象為諸神的仙山。在一些塔臺的頂上建有一座可拾級而上的迎神寺廟。神龕、店鋪和官府衙門則建在這座山丘腳下的四周或?qū)訉由狡轮?。在兩河流域的下游平原,鋸齒形塔臺真真切切地主宰著地面景觀,極具象征性意味。一些蘇美爾鋸齒形塔臺上還建有高塔,在猶太人典籍中被描述為高聳入云的通天塔(Tower of Babel)或許正是受了它們的啟發(fā)。

在幸存下來的無數(shù)鋸齒形塔臺和寺廟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烏爾城,這座塔寺供奉的是月亮神南娜(Nanna,圖1.9)。塔臺建于公元前2100年左右,底座四角處在一個圓圈的四個點上。中央臺階通往最高的平臺,在平臺上矗立著主廟。其他一些城市也修建了類似的巨型塔臺,希望它們能夠讓男女眾神高興,期盼河流能善待人民,也祈禱生命不斷延續(xù)。因此,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中心主題是體現(xiàn)在這些鋸齒形塔臺中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