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獸鬼(1)

頭顱中國 作者:黃摩崖


4.4 人獸鬼

林語堂說孔子似乎不喜動物,此難求證,不過“喪家犬”的可憐夫子是承認的??鬃釉隈R廄失火后問人不問馬,孟子看不慣豬狗吃人食,這二事都是“愛人”。所謂“德及禽獸”,已表明把人擺在動物之前。

其實,有此觀念并不足怪,如《列子》有言:“人而無義,唯食而已,是雞狗也?!贝耸莾r值判斷。荀子確認人類才是最有價值的生物,人與一般動物的區(qū)別在于“群”。只因“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荀子·王制》)。人能組成社群,而牛馬不能,“禽獸之變詐幾何哉”,一遇危險便作鳥獸散,故牲畜只能任人擺布。正是“下屠屠牛,上屠屠國”(《楚辭注》)。梁惠王曾去看庖丁解牛,這時的牛已很常見,至少牛骨不再是什么小人撥弄不得的“靈物”,屠牛本身就是人的“游刃有余”。

中國人祭祀所用牲畜分有等級,所謂“天子社稷皆大牢.諸侯社稷皆少牢”,牛羊豕三牲中牛最為尊,豬最末。在商周之際,凡牛作祭品的都是大型祭祀。而“雞豚狗彘”之屬被人類馴化最早,因此最為普通常見。雄雞也可作為祭品,據(jù)說周景王時一只雄雞弄斷了自己尾巴,侍者解讀這是雄雞不愿充當祭品而自殘(《左傳·昭公二十二年》)。甲骨文的“家”字,上為寶蓋頭,此乃屋蓋之象形,下面藏一“豕”字,就是豬。有豬有家,有家有豬,家門不幸,則雞犬不寧,一人得道,則雞犬升天。當年葛國國君說沒有犧牲祭祀,于是商湯送來了牛羊,可見這葛國豬還是有的。還有當年的“雞山、豕山者,勾踐以畜雞豕”(《越絕書》)。羊比豬稍貴重,而且易走失,常使人不安,所謂“歧路亡羊”,“亡羊補牢”。

牛馬之于國家是十分重要,而馬尤為珍貴,“三牲”中便無馬的位置。馬在運輸、作戰(zhàn)中不可或缺,秦律規(guī)定盜馬、傷馬、殺馬都要受罰。可在周文化里,人始終是天下最貴的,齊景公曾命以人禮葬死狗,被晏子視為大逆不道。儒家認為在祭祀中也不應(yīng)吝嗇,要求祭品的質(zhì)量與完備,因為人祭已不受支持。所以,孔子批評了子貢:“爾愛其羊,我愛其禮?!保ā墩撜Z·八佾》)

在陜西臨潼灣李村的一座戰(zhàn)國晚期平民墓中,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了來自兩千多年前的牛肉絲。更不可思議的是,秦帝國龐大的官吏體系竟可以深入到牛的腰圍有幾寸這樣細枝末節(jié)上。時至今日,曾經(jīng)作為畜力的牛早已是大眾的盤中餐了。希伯來人非常崇拜牛,在《出埃及記》里,摩西曾為懲罰拜金牛的行為而殺掉了三千以色列人,今日的印度牛依然“牛氣”,因它在印度教里是圣獸,不允許被宰殺。中國只有“圣人”,沒有“圣?!?。有句諺語如是說,“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