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經(jīng)過四五年的預備仿行憲政,資政院粉墨登場,立憲丑劇走馬轉燈,復規(guī)定九年完成立憲準備工作,而其“大清皇帝統(tǒng)治大清帝國”,依然享有神圣不可侵犯之尊嚴?;I備憲政的名義下,變本加厲編練新軍,收攏各省督撫的軍權財政,假立憲之空名,以涂飾天下之耳目;大小滿奴,握有絕對之特權,實際參政之事絲毫不容假借。
社會大環(huán)境在逐漸發(fā)生變化,形勢有形無形地威迫。當局似乎隱約有所感,然而他們的承諾—實際和約定之間,一開始就產(chǎn)生差距,并逐漸擴大。中國的政治遠景只是夢幻,證據(jù)顯示,愈來愈多的政改契約,最后的收場是令人失望的。
當專制下的精神迫害殃及一代又一代人以后,政治上的撒謊已經(jīng)成為生存必要條件,道德的墮落就成為一種社會環(huán)境。在這樣的社會里,磊落自守、政治上堅持原則的人是活不下去的,生活中誠實的人是活不好的。那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社會,是罪惡和狡詐肆行的社會,是助長機會主義,助長市儈哲學的社會,是見小利而忘大義成為風氣的社會,是小人得志成為下一代榜樣的社會。惡徒像雨后的蘑菇一樣層出不窮,誠信卻離中國人遠去了。
龐大官僚機構本身具有腐化傾向,同時它的僵化又難以適應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但是國家辦社會,官僚機構方可組織社會經(jīng)濟功能,致其法益弊,這時非本質的改革非但未能弱化官僚制度的壓迫性和競爭性,反而迫其日益膨脹;皇權及官僚階級更加依靠商業(yè)機制和貧富分化來謀取利益了。黑格爾曾說中國人的歷史是無年代的歷史。這大概即指郡縣制度實施以來集權對全民鐵板一塊般的控制。專制的官僚系統(tǒng)有如天羅地網(wǎng),豈是底層民眾所能突破?政府恃其軍備,以快槍利炮,保其強權,所謂預備立憲只是其懾于民間力量以偽裝輸誠的姿態(tài),然后力圖反噬的陰謀。小民噍類,在這樣的官僚體制之下,備受牽累,確鑿是一籌莫展了。
西太后的心理狀態(tài),無非遷延二字,只要在她未死以前保住大權不致旁落就行了。關于這一點,文章大師張恨水先生有極為精到的灼見。他在《清政亡于拖》(見《張恨水全集》,第59卷,458頁)這篇文章中以為,軍事或外交以其對外的性質,仿佛賭博,而下賭需要忍耐,所以拖一拖或許是一必要的策略,而政治是對人的,就不是賭博,而是治病了?!皼]聽說哪個醫(yī)生說過,吃藥要忍耐著等待機會。”張恨水先生進一步認為清廷愚不可及,本來變法圖強對國人大有好處,但清廷不亦是同樣得著最大的實惠么?然而他不,當國事日非面臨肢裂慘禍之際,還把立憲之事一拖再拖,預備的時間就定了九年,及內外情形日繁,革命黨屢次起事,才趕緊成立內閣,閣員十之八九是親貴,換湯不換藥,又是拖;并不斷對那些表示反對的省份強調“黜陟百司,系君主大權”,人頭畜鳴,自作狡獪,有甚于此乎?所以張恨水先生說:“真叫人惱火,直到武昌起義,才由袁世凱組織人才內閣,答應立刻立憲,打開黨禁,然而嗚呼!晚矣!”
這真是愚蠻孤行,煎水求冰,未足為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