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孫中山還特地去萬木草堂找過康有為,可惜“剛巧他還沒有開學,沒有見著”。
盡管如此,這一事件本身足可說明,此時的孫中山,試圖尋找的是一條改良祖國的道路。
在與康有為結(jié)交未果后,孫中山?jīng)Q計上書李鴻章。
孫中山上書李鴻章,不是一個突發(fā)的偶然的舉動,而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深思熟慮。李鴻章籌辦洋務多年,是當時舉世公認的較開明的實權(quán)人物,又曾是香港西醫(yī)書院的贊助者。在當時的情況下,孫中山選擇李鴻章為上書對象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
1894年初,孫中山拋開廣州藥店的事務,回到翠亨村老家關(guān)起門來起草上李鴻章書。經(jīng)過十余日,書稿寫好,孫中山請陸?zhàn)〇|、陳少白幫助修改后,就準備北上天津,上書李鴻章。他先與陸?zhàn)〇|前往上海,見到了鄭觀應,托他想出一個能夠拜見李鴻章的辦法。鄭觀應給盛宣懷寫了一封信,詳細介紹了孫中山。在這段時間里,孫中山在鄭觀應家里,還結(jié)識了另外一個改良主義人物、上海格致書院院長王韜。王韜把孫中山的上書也作了一些修改,然后把孫中山介紹給他的正在李鴻章手下當幕僚的朋友羅豐祿、徐秋畦二人,托他們想辦法將孫中山引見給李鴻章,結(jié)果當時正值甲午中日戰(zhàn)爭即將爆發(fā),李鴻章借口軍務繁忙,沒有接見,書稿呈上去也如石沉大海。孫中山希望落空,上書李鴻章的事情遂告一段落。
關(guān)于此次上書的過程,陳少白在《興中會革命史要》中這樣寫道:
孫先生到了上海,找著了一個香山人,就是著《盛世危言》的鄭觀應(字陶齋),托他想方法見李鴻章。有一天,在陶齋家里碰到一位太平天國的狀元王韜(號紫詮,別號天南遁叟)。王韜曾到過香港,助英國牧師瀝博士(Dr.Legge )翻譯四書五經(jīng)。瀝博士回英國,也請王韜同去,在英國住了幾年,后來,回到香港,為循環(huán)日報主筆。再回上海來,聲名很盛,筆底下對于世界智識,也很充分。并且他是和太平天國有關(guān)系的人,所以孫先生在陶齋家里和他一見如故,就把他那篇大文章,同王韜商量起來,王韜也重新替他加以修正。這時候,王韜有一個朋友在李鴻章幕下當文案,王韜就寫了封信,介紹孫先生到天津,見這位李鴻章幕下的老夫子,同老夫子商量商量,或者可以見李鴻章。孫先生快樂極了,就到天津去見老夫子。那時候,剛好中日大戰(zhàn)打得厲害。李鴻章至蘆臺督師,軍書旁午,老夫子把孫先生的大文章送到李鴻章那邊去,李鴻章是否看過,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后來李鴻章說, “打仗完了以后再見吧?!睂O先生聽了這句話,知道沒有辦法,悶悶不樂地回到了上海。
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是他為實現(xiàn)“改良祖國”的抱負所邁出的一個重要步伐,而《上李鴻章書》的內(nèi)容也最集中地體現(xiàn)了他改良的思想。孫中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