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嘗深維歐洲富強之本,不盡在于船堅炮利,壘固兵強,而在于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jīng),治國之大本也。我國家欲恢擴宏圖、勤求遠略,仿行西法以籌自強,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堅船利炮之是務,是舍本而圖末也。
接著,孫中山在上書中具體闡述了他的主張:
所謂人能盡其才者,在教養(yǎng)有道,鼓勵有方,任使得法也。所謂地能盡其利者,在農(nóng)政有官、農(nóng)務有學,耕耨有器也。
所謂物能盡其用者,在窮理日精,機器日巧,不作無益以害有益也。
所謂貨能暢其流者,在關(guān)卡之無阻難,保商之有善法,多輪船鐵道之載運也。
從這四個方面看,此時孫中山所關(guān)注的仍局限實業(yè)層面,尚未涉及政治層面。其中主要的思想已在四年前上鄭藻如書中提出過,只不過這次是更加具體和充實而已。
今天看來,孫中山的改良思想很可能是受了何啟、鄭觀應、王韜等早期改良思想者的影響。
何啟(1859-1914),字迪之,號沃生,廣東南海人。早年留學英國,1890年當選為香港議政局議員。孫中山就學香港西醫(yī)書院時,他是該校名譽秘書,又是孫中山法醫(yī)學和生理學兩門課程的老師,孫中山受他的影響應是很自然的事情。1887年,何啟針對曾紀澤的《中國先睡后醒論》,發(fā)表了《書曾襲侯<中國先睡后醒論>后》一文,對曾紀澤的觀點進行了駁斥。
曾紀澤認為:19世紀 60年代開始的洋務運動是中國“忽然醒悟”的表現(xiàn),中國已不再沉睡。他對政府優(yōu)先加強軍事力量的政策表示贊成,并且說,“當中國把她的房子整理好后可以實行改革,但是只有在她覺得門閂和頂木是可靠的時候,才是討論這種改革的適當時機。”何啟對此嚴加駁斥,他認為中國當時非但未醒,而且愈益走入迷途。何啟指出,中國在她把房子整理好之前就把門用“門閂”關(guān)起來是愚蠢的。因此他把曾紀澤的優(yōu)先順序顛倒過來。“一定要有一支有效的海軍,但在此之前必須先進行改革”。孫中山在《上李鴻章書》中對洋務運動的批評與何啟的觀點十分相似,孫中山很可能讀過何啟的這篇文章并從這篇文章中得到了啟發(fā)。1894年,何啟又刊行了《新政論議》兩種,進一步發(fā)揮了前述觀點,并提出七項改革措施:“擇百揆以協(xié)同實”;“厚官祿以清賄賂”;“廢捐納以重名器”;“宏學校以育真才”;“倡文學以救多士”;“行選舉以同好惡”;“開議院以布公平”??梢姡瑢O中山上李鴻章書中“人盡其才”一節(jié)所涉及的內(nèi)容與何啟在《新政論議》中的觀點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表明孫中山受其影響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