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是沒有細胞核的單純性生物。至于病毒,只不過是可復制的數據(DNA/RNA),它連細胞都沒有。即便如此,病毒之所以沒有被淘汰,是因為它具有非常有效的結構,即寄生于動物以擴散其遺傳因子。這就是疾?。ǜ腥景Y),患了流感的人打一個噴嚏,病毒就會擴散到周圍,擴大感染。
病菌能夠讓其寄生的主人患病,是為了啟動其防御機關,如咳嗽、打噴嚏、拉肚子等。被病菌寄生的主人通過排除體內的病菌,沒有手腳的病菌就將其遺傳因子移植到其他人的身上。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病菌、病原體等“寄生”的目的不在于殺死其寄生的主人。對病菌來說,在進化論方面最正確的做法就是盡量延長病狀,并將大量的遺傳因子排出體外,至于后來病人是死是活都與它無關。
像這樣,生物采用了各不相同的生存策略。人類祖先的進化策略是,從樹上來到熱帶稀樹草原,開始直立行走,讓大腦極度地發(fā)達起來。與此相反,細菌、病毒盡量縮小自己的身體,通過寄生來延續(xù)生命,通過引發(fā)疾病,將自己轉移到新的寄生主人身上。
當然,自然界也存在著選擇與寄生主人共生之路的細菌,如乳酸菌、大腸桿菌等。但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寄生主人與寄生者的利害關系不相一致,這就是疑難雜病的成因。此時,我們會通過自身的免疫功能或打疫苗、服用抗生素來抑制病菌和病原體的繁殖。
但是,在這場與感染癥進行搏斗的過程中,人類絕非最后的勝者。這是因為寄生者的生存策略更加巧妙,更強有力。
寄生者的武器是數量的龐大及壽命的短暫。它們通過頻繁地更新換代以提高進化速度,針對新型的抗生素,細菌或病毒很快就會繁衍出與之抗衡的生命力。所謂感染癥是圍繞進化,生物與生物之間的“軍備競賽”,寄生者通過突然的變異,輕而易舉地就攻破了醫(yī)學上的防御網。
長谷川真理子,《人為什么會得?。俊罚╓EDGE社)。作為年輕根源的老化現象
我們的身體中具有疾病痊愈、恢復健康的自然治愈能力。比如,發(fā)燒時,通過體溫上升,驅除對高溫敏感的病原體。有時,使用解熱劑反而阻礙了這種防御反應能力,使得病情進一步加重。(當然,這并非說一定不要使用解熱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