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妓女和口紅(2)

吾家小史 作者:余秋雨


我看著他,立即明白了。剛才我看這個女青年的時候真還覺得幾分眼熟呢,不錯,她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姜沙,只是小了一代。

“像誰?”楊長勛問我。

“一時說不明白,”我說,“以后慢慢再給你說吧?!?/p>

“有一個妓女在讀《文化苦旅》”,這句話如果是事實,也不至于掀起對《文化苦旅》和作者的聲討吧?但在上海,這種聲討快速形成,并推向全國。

按照文章大批判的邏輯,《文化苦旅》轉(zhuǎn)眼上升為“妓女讀的書”。我收到大量讀者來信,說自己受了污辱,強(qiáng)烈要求我通過官司來為他們洗刷。但我知道,這事打不得官司。難道要法院證明沒有妓女讀過這本書?我可以肯定,如果要追問那個寫文章的上海人:是哪一個妓女?他一定不會說;再問:是否認(rèn)識那個妓女?關(guān)系如何?他也不會說。

謝晉導(dǎo)演氣鼓鼓地找到我,大聲為我辯護(hù),說中外歷史上很多妓女的人品、文品都很高,為此,他還要拍電影來表現(xiàn)。我很感謝這位大導(dǎo)演,但也明白他的辯護(hù)思路錯了。

這件事情的特殊意義,是突然喚醒了上海街市間曾經(jīng)忙碌了一百多年的小報文痞、情色訟筆。那個被我絕交的左派編劇更是興奮,覺得終于等到了給我“寫回信”的機(jī)會。他十分內(nèi)行地分析,妓女的手提包里一定放有口紅,《文化苦旅》既然放在一起,也就成了“文化口紅”。從此,很長時間,批判“文化口紅”成了他的主業(yè)之一。

當(dāng)時的上海文壇,除了謝晉導(dǎo)演繼續(xù)氣鼓鼓地毫無辦法外,百歲老人巴金躺在病榻上也遭受到報刊辱罵,而他還在聽人朗讀我的書,我的那些“文化口紅”。黃佐臨先生則給我留下了“讓他們罵去”的遺言,已告別人世。再也沒有人理會這些過時的人,大家熱衷關(guān)注的,還是妓女、口紅,口紅、妓女……洋溢著一種前所未有的輕松和歡快。

事情看來不大,卻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我看了一陣,得出一個結(jié)論:上海,真的必須離開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