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糟的是,我們常會錯誤地以為,只要身旁的人膽敢欺騙我們,我們隨時都能輕易看穿。這種過度的自信反而會讓我們發(fā)生更多失誤,特別是當熟人刻意針對我們設計一些陷阱,引誘我們自己跳進去時。
因此,前提是以面對陌生人的那種懷疑態(tài)度去對待熟人,如此一來熟人的行為基準線對我們而言才是有利的。可是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大多數人或許得先栽一次很大的跟頭。正所謂上一次當,學一次乖。不幸碰上小三的大老婆,會很明顯地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她們不僅不會再輕易地給予他人信賴預付,戳穿謊言的勝率也會顯著提升。
當然,再熟、再親密的人也會做出引人懷疑的行為,這時他們的行為基準線就會成為我們的優(yōu)勢,我們不但可以據此掌握他們言談舉止的虛實,更可避免受累于信賴預付。只不過,這么理想的情況可遇不可求。
智斗測謊機
弗洛伊德·“巴斯”·費(Floyd"Buzz"Fay)因無端卷入一樁殺人案件而坐了多年的冤獄。案發(fā)當時,警方利用測謊機對他測謊的結果顯示:他否認殺人應該是在說謊。蒙受不白之冤的巴斯發(fā)誓要復仇。身陷囹圄期間,他竟然搖身一變成為一位測謊機專家。巴斯在摸索過程中,曾獲得心理學家大衛(wèi)·萊肯(David Lykken)的協助。萊肯同樣也對歷來的測謊機測試抱持高度懷疑的態(tài)度,他曾經寫信給巴斯,指點他一些破解測謊機的方法。對巴斯而言,萊肯的援手伸得太遲了,不過他倒是可以將這些心法傳授給還有救的其他獄友。
他的策略其實就是設法扭曲基準線。在進行檢查性提問時,必須表現得有些緊張,借此避免正常的言談舉止被準確地探測出來。至于虛假的緊張狀態(tài)則可以借由不同的方式制造出來,好比說受測者可以回想某個恐怖經驗,或是緩慢地從7倒數至1。此外,借由一些細微的肢體動作,也可以制造出虛假的行為基準線,例如緊縮括約肌、咬住舌頭或是用腳趾用力踩地板等。然而,未經訓練的受審者常會使用的一些技巧,例如緊縮二頭肌或是大聲地咳嗽,實則發(fā)揮不了什么效用。
若能在進行檢查性提問時善用以上技巧,擊敗測謊機的幾率將會大大提高。以巴斯的獄友們?yōu)槔?,在經過短短二十幾分鐘的訓練之后,他的27名“徒弟”竟有23位通過了測謊,成功率高達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