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茲一切皆屬徒然。其請愿文橫被擱置不復,有似其系蘇格蘭繼承人會議于應行處理教區(qū)事務之時通過一種議案請求廢止合并條例者。但關于上述之通知書,則上文之比譬甚至無效;蓋英國大臣向不以殖民大臣對付美洲議會之手段待遇三島以內最微賤之地方團體也。喬治三世及其內閣遠不如查理二世及其商務殖民委員之聰明。約翰·伊夫林(John Evelyn)廁身商務殖民部,曾述一六七一年五月二十六日第一次會議之詳情。國王令列席諸臣考慮待遇殖民地之方式,因殖民地之人民如此富裕、有力、獨立也。伊夫林曰:“有少數(shù)委員主張發(fā)一通恐嚇信,但深知殖民地慍怒之心境者皆猛烈反對之焉。”希爾斯伯勒爵士(Lord Hillsborough)告馬薩諸塞總督該州代表應撤回該通知書所根據之提案,否則遞解回籍。其他十二區(qū)殖民地之議會亦奉令不得注意波士頓之請求且應如量蔑視之,若膽敢違抗,則將受閉會或解散之處分。爵士之通告既已如此,則無論何人其血管之中含有吾人之血統(tǒng),而其鄉(xiāng)間學校曾以吾人之歷史為其歷史而誦讀者,自只有一種答復方法。朱尼厄斯(Junius)并非盲從美人者即據實論述之焉?!氨说缺黄榷┍┬校祟惐┬信c叛亂相去無幾。請愿書不得上達國王;而馬薩諸塞議會之連續(xù)又純憑一種武斷之條件,但觀于該議會當日之性情則此武斷之條件絕非該議會所能遵守也?!惫?,在波士頓向未有之全體大會之中,以九十二議員對十七議員之多數(shù)反對收回上述之通知書。其他各殖民地議會決心贊助其指導者而抗殖民大臣所威嚇之懲罰,其實已有若干區(qū)受此懲罰矣。
在一城至他城,自紐約(New York)至查爾斯鎮(zhèn)(Charlestown),《印花稅條例》下習聞之語言又可得而聞矣。自由之子開始活動。以光榮之死者游行,與宴會慶祝,游行時攜九十二條火炬,宴會時則幾于不斷舉觴。最重要者此時又有人公然討論組織拒用英貨同盟,少女選擇其紡織機,而少男回想氣候已漸溫和可織家制之麻毛混織物矣。就一切而論,波士頓表面上堪稱寧靜,且此種寧靜幾臻于馴服地步,直至一種不幸之事件發(fā)生時和平始被擾亂焉。初鎮(zhèn)守本市之某巡洋艦艦長利用其駐扎港口之機會以攔截并征募所有由海歸來之新英格蘭水手。當其備失人望之時,該艦小船上之船員借口違反《歲入法》捕一單桅船,不幸此單桅船系某著名之愛國者所有,而又稱為“自由”。于是糾紛發(fā)生,但此次糾紛論嚴重遠不如桑德蘭(Sunderland)、哈特爾浦(Hartlepool),以及新英格蘭北部設有海關而時受強募隊侵擾之口岸之知事在當日紛擾時代所常應付者。但英內閣則至為痛心而且神經過敏。禁止輸入協(xié)定最輕微之耳語與歲入暴動最遼遠之回聲,但使來自大西洋之對岸,即引起種種回憶,而此種回憶擾其心境之寧靜焉。國王尤未嘗一日忘波士頓。即在今日,其子民之中猶有人焉能諒王一切,獨不能諒王觀察其古城之方法。馬薩諸塞之首都,由國王觀之,不過一犯上作亂之中心,多自由樹而鋪有碎磚與碎玻璃者;其敵人即于此處披家制衣服閑行街上,而其朋友則涂黑炭而插羽毛焉。
無論其見解如何,喬治三世此時已能強迫內閣接受其意見矣。查塔姆業(yè)已引退,而不能表率百僚之格拉夫頓公爵則任財政部長(First Lord of Treasury)。貝德福德黨(Bedfords)此時在內閣中之地位已甚穩(wěn)固,又往往煽動國王憤怒之火焰。彼等告王王權久已凌替,不能不有以震之,五六艘巡洋艦與一旅兵士不但能使馬薩諸塞感悟其非,且可使全美悔罪。謝爾本爵士(Lord Shelburne)于當日之內閣中單獨主張明達與人道,且毅然宣稱絕不贊成于原有士兵之外再遣一艦或一連往新英格蘭。謝爾本爵士向所欽佩之富蘭克林亦告下院若美人自愿無印花稅或茶葉,則一團兵士絕不能使美人購印花稅或飲茶;富氏又謂若派兵赴美,則兵士抵美之時未見叛亂,雖難免釀成叛亂。下院委員會開會時盤問富蘭克林之情形具見《英國國會史》(The Paliamentary History of England)第十四卷第一四七頁。伯克曾謂當富蘭克林出席國會靜候議員查詢美洲情形時,此種查詢有類一群學生之質問其師長焉。但富蘭克林之智慧所含之聰明過多,非喬治三世所能接受,亦非深知國王愿納何種勸告之大臣所能接受。貝德福德黨占勝,而謝爾本辭職。一七六八年十月初八日兵艦列陣于波士頓???。其滿載糧食之船只即傍一列碼頭,而此一列碼頭視煤船水手與運煤工人發(fā)生沖動之北希爾茲(North Shields)碼頭尤為和平。槍炮與兵士陸續(xù)登陸,而兵士擊鼓撐旗前往公有地,每人之彈藥筒各有十六發(fā)實彈藥筒。第一支隊共兩營及左右翼一營;日后陸續(xù)增加,直至波士頓一萬七千人中每男子婦孺五人即有一紅衣兵士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