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靈魂之識(2)

生之實現(xiàn) 作者:(?。├e德拉納特·泰戈爾


這種內(nèi)在于人的靈魂中的整體性原則,首先在于它時時都是活潑潑的,并且通過文學(xué)、藝術(shù)和科學(xué)、社會、政治及宗教來建立廣泛而深刻的聯(lián)系。那些為了人類的大愛而舍棄小我,讓靈魂的真實內(nèi)涵得以彰顯的人,就是我們偉大的先知。他們面臨誹謗迫害,身受貧困死亡,卻依然布施著愛。他們以靈魂為生命而非活在自我當(dāng)中,因此而向我們證明了人類的終極真理。我們稱他們是“Mahātmās”——“有著偉大靈魂的人”。據(jù)傳,一部《奧義書》中說:“不當(dāng)因愛欲而愛你的孩子,當(dāng)因愛你的靈魂來愛他(Na vā arē putrasya kāmāya putrah priybhavati, ātmanastu kāmāya putrah priyō bhavati )?!逼湟饬x就在于,無論我們愛著誰,都可以在最高意義上從他的身上找到我們的靈魂。我們存在的終極真理就在于此?!癙aramātmā ”,超靈——至高無上的靈魂,在我,也在我的孩子,“我樂著孩子的樂”正是這一真理的實現(xiàn)。這一事實司空見慣,然而一念及此卻又妙趣橫生。所愛的喜怒哀樂,也是我們的喜怒哀樂,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在他們身上,我們變得更強大;在他們身上,我們觸碰到了涵容整個宇宙的至大真理。我們把愛給予我們的子女、朋友或其他愛著的人,卻阻礙著我們的靈魂證悟更高境界,這種事情通常都是如此。無疑,愛拓寬了我們心識的范圍,但它又對靈魂的自由延伸設(shè)限。然而這只是第一步,所有的奇跡卻都在于這一步。它向我們昭示著靈魂的真正特質(zhì)。從這里我們清清楚楚地知道,舍棄個人本位的自我并與其他合一,才是我們最高的喜樂。這種愛賜予我們一種新的力量和洞察力,并且使美的精神擴展到我們在它四周設(shè)立的界限。但如果這種限制喪失靈活性,愛就會中止行動,同時那種僵化會沖擊愛的精神。屆時,我們的友誼就會變得排外,我們的家庭就會自私自利、孤獨冷漠,我們的國家就會與世隔絕,并以敵對好斗的態(tài)度對待其他民族。這就像在一個四面禁閉的圍墻內(nèi)放了一盞點燃的燈,它光芒四射地燃燒著,真到毒氣越積越多,火苗也終至熄滅。然而,在它奄奄一息之際,仍然證明了這個真理:自由之樂是從自己沉湎的黑暗、盲目、虛無和冷漠中解脫。

根據(jù)《奧義書》所講,通向宇宙意識、神的意識的關(guān)鍵,在于靈魂的意識。知道我們的靈魂應(yīng)在自我之外,是實現(xiàn)最高解脫的第一步。我們必須絕對肯定地清楚:我們在本質(zhì)上是精神性的。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戰(zhàn)勝自我來做到,通過戒驕戒貪戒懼來做到,通過明白這一點來做到:塵世的得失和生理的死亡,除了真理和靈魂的偉大之外什么都不能帶走。一只雛鳥在啄破自我中心主義的蛋殼的隔離后,它才知道將它長期包裹起來的堅硬的殼,其實并不是它生活的一部分。蛋殼只是一個僵死的東西。它不會生長,不會讓它向除蛋殼之外的任何東西哪怕投上一瞥。無論它可能有多么完美圓潤,都必須給它一擊使它爆破,進而讓陽光和空氣得以自由出入。這樣,鳥的生命的所有目的就達到了。在梵語中,鳥也被稱作二次生命。那些至少經(jīng)歷過十二年時間,進行自我克制和高度冥想修煉儀式的人,也被這樣稱呼。他們少私寡欲,心地純潔,并準(zhǔn)備好用無私無親的包容精神來擔(dān)負人生的一切責(zé)任。這樣的人從自我盲目的封鎖中走向人生靈魂的自由,因此被認(rèn)為是獲得了自我的重生,與他所處的環(huán)境中的一切建立了充滿活力的關(guān)系,并與萬物合而為一。

我警告過我的受眾們,但必須再次警告他們,要反對這種想法:印度的導(dǎo)師們宣講舍棄自我和世界,只會導(dǎo)致大否定之下虛空的虛空。他們的目標(biāo)是靈魂的證悟,或者換句話說,在完美的真理中得到世界。當(dāng)耶穌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他的意思便在此。他宣告了這一真理:人去除自負的時候,才會進入自己真正的領(lǐng)地。他無須再為他在世界中的地位去闖出一條路,依靠他靈魂的永恒權(quán)利,他處處都是安全的。自負會干擾靈魂的正常功能,這種正常功能可以通過與世間萬物及萬物之神的完美合一而證悟自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