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雖然這些名流都來光顧我的咖啡店,但我從未在墻上懸掛他們的照片,我也不會大驚小怪或是從中牟利。他們就是喜歡這里,他們人都很不錯。也許有那么一兩個我不是很喜歡,我不愿提及他們的名字,但有幾個明星在付賬時確實不那么痛快?!痹谶@些令海曼需要謹慎相待的客人中間就包括羅納德·里根在內,當他還是加州州長時,有時會偕太太南希(她喜愛品茶)一同前來,而且還總是執(zhí)意用個人支票付賬。主演影片《十二金剛》(The Dirty Dozen)的李·馬文,這位長著方下巴面龐和一頭銀發(fā)的男子對海曼的咖啡更是情有獨鐘,他經(jīng)常會在柜臺后面幫忙干活,這純粹是興趣使然。
對咖啡狂熱的美國人數(shù)量開始緩慢增長,但是一次發(fā)生在遙遠國度的自然災害使得咖啡熱迅速升溫。1975年7月,巴西出現(xiàn)了幾百年未遇的寒潮,黑霜細菌使150億株咖啡樹死亡,當年預計的咖啡產(chǎn)量也損失了一半以上,咖啡價格即刻飆升。但是這個對巴西咖啡農而言的悲劇,對于精品咖啡烘焙商而言卻是極大的好事。突然之間,他們的產(chǎn)品價格與罐裝咖啡相比相差無幾,這就使得很多對咖啡味道表示不滿的人們開始嘗試調制咖啡。當時即便是最昂貴的咖啡,一杯的成本也遠遠低于一罐蘇打水,這種奢侈的享受對很多人而言都可以承受得起。蕭霍這樣解釋:“如果要定制一輛豹皮座位的賓利車,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如果要定制一件襯衫,也需要300美元。所以,該買點兒什么好呢?就來一杯親自為你烘焙、研磨的咖啡吧,只需花費4美元。”
這一運動逐漸初具規(guī)模,開始不斷有傳聞出現(xiàn),稱有人靠做調制咖啡生意發(fā)了財,因為裝錢的匣子已經(jīng)塞得滿滿當當,再也放不下了,只能將大把的鈔票塞進口袋。因為擔心大品牌會出面干預,借助自己的強大財力將這些羽翼未豐的小企業(yè)擠出市場,于是眾多小型咖啡烘焙公司于1982年組建了“美國特種咖啡協(xié)會”以增強實力。(之所以使用“特種”的字樣,是因為“精品”一詞已被濫用,喪失了其應有的含義。)即便特種咖啡協(xié)會會員在不懈地傳播相關知識,并資助宣傳推廣,以便讓美國人了解優(yōu)質咖啡,但與此同時美國的咖啡巨頭還在忙于彼此傾軋,完全忽略了特種咖啡協(xié)會的存在。任何一家小型咖啡烘焙企業(yè)都無力將精品咖啡提高到國民意識的高度,但遠在太平洋西北地區(qū),卻有一種奇特的現(xiàn)象正在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