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自然地,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仿效人類學家的做法,也開始討論起文化帶來——這時,他們所關注的是復雜的先進文化。他們所確定的地區(qū)反過來又可以劃分為一系列區(qū)域。我們將會看到,這種再劃分基本上適用于那些大型文明:它們通常可以分成幾個較小的單位。
所謂“西方”文明,指的既是美國的“美利堅文明”,又是拉美、俄羅斯等的文明,當然也包括歐洲文明。歐洲本身又包括若干個文明——波蘭、德國、意大利、英國、法國,諸如此類。更不用提及如下這個事實了——這些民族國家性質(zhì)的文明是由諸如蘇格蘭、愛爾蘭、加泰羅尼亞(Catalogne)、西西里、巴斯克地區(qū)(Pays basque)等更小的“文明”組成的。
在這些區(qū)域,這些色彩絢麗的鑲嵌畫,都或多或少地具有一些固定不變的特征,這一點我們也不應忘記。
·然而,這些文化帶及其邊界的穩(wěn)定性并不能使它們不受文化引進的影響,并不是說它們不會被眾多從未停止越過其邊界的文化所滲透。
每種文明都會引進和輸出其文化的某些方面。這些方面包括失蠟澆鑄法、羅盤、火藥、回火鋼技術(shù)、哲學體系的全部或部分、膜拜儀式、宗教或18 世紀流傳于歐洲的有關馬爾伯勒 的歌謠——1786年歌德(Johann von Goethe)在維羅納街頭聽到過這首歌。
巴西社會學家希爾韋托·弗雷里(Gilberto de Mell Freyre)曾經(jīng)為他的國家在18世紀的最后幾十年和19世紀的最初五六年中不加選擇地從歐洲——當時非常遙遠——接受的一切事物開列了一張單子。這張單子中包括漢堡的黑啤酒、英式村舍、蒸汽機(1819年汽船就在圣薩爾瓦多灣上定期航行了)、白亞麻布夏裝、義齒、煤氣燈以及(先于上述一切的)秘密會社。秘密會社中著名的有共濟會(franc-ma?onnerie) ,這個組織在拉美獨立時期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幾十年后傳來了奧古斯特·孔德 的哲學體系,孔德哲學的影響十分顯著,即使在今天,其蹤跡在拉美仍依稀可見。
巴西的例子不過是許許多多例子中的一個。它表明,沒有一種文化的邊界是一成不變地完全封閉的。
昨天與從前的真理:過去,文化影響一點一點地緩慢來臨,其速度為旅途的遙遠和行程的緩慢所延宕。如果我們相信歷史學家的話,中國唐朝時期(公元7世紀以后)的時尚傳播極為緩慢,直到15 世紀才傳至塞浦路斯島和輝煌的呂濟尼昂(Lusignan)王宮。由此,它們又隨著地中海貿(mào)易以相對較快的速度傳至法國和查理六世怪異的宮廷,在那里,高高的錐狀頭飾和足尖長長的鞋子逐漸廣為流行。一個湮沒已久的世界的遺產(chǎn)——就像已經(jīng)消逝的星辰一般,其光芒依舊照亮我們。
今天,文化影響傳播的速度已經(jīng)達到令人頭暈目眩的地步。不久,世界將無處不被發(fā)源于歐洲的工業(yè)文明所“污染”。在北婆羅洲(在1963 年之前與沙撈越同屬英國統(tǒng)治),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喇叭一直在轉(zhuǎn)播共產(chǎn)主義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的無線電廣播節(jié)目。它們的聽眾們對廣播在說些什么一點也聽不懂,但他們聽到的音樂節(jié)奏很快便對他們的傳統(tǒng)歌舞產(chǎn)生了影響。電影,尤其是歐美的電影,對世界上與其遙遙相對的那些國度的趣味乃至習俗產(chǎn)生的影響,難道不是太大了嗎?然而,敘述得最詳盡的例子莫過于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 所描述的一種經(jīng)驗了。在她年輕的時候,她對太平洋島嶼上的一個民族作過研究,并曾與他們共同生活過幾個月的時間。戰(zhàn)爭導致他們與外部世界發(fā)生了意想不到的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