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為什么給理由?(14)

蒂利文集:為什么? 作者:(美)查爾斯·蒂利


我的觀點有一個推論:既然大多數(shù)人都處于諸多不同的社會關系中,大多數(shù)人的腦子里就暗含了復雜的慣例體系,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中采用不同的慣例;“我該走了”可以得體地結束向你問路的陌生人的侃侃而談,卻不適用于你多年未見的老友。假設阿爾法(Alpha)將貝塔(Beta)放在圖書館桌子上的書撞落,然后說了下面幾句話中的一句:

對不起,老兄。瞧我這笨手笨腳的。

真是抱歉。我沒看見你的書。

呆瓜!我又把書撞掉了。

你把書放這兒干嘛?

我早就讓你把書擺整齊一些。

上面每一種表述都暗指了一種阿爾法和貝塔之間的不同關系。

故事有別于慣例。它們依賴于(至少宣告了)一個共享信念的共同體的成員資格。準則一般要求將相關個人與標準化身份——例如,起訴人、辯護律師、法官、陪審員、被告和原告——以及這些身份之間的關系進行仔細的匹配。專業(yè)表述假定聽者對理由給定者的才干深信不疑。這也是為什么各行各業(yè)的專家樂此不疲地展示其權威標記:頭銜、證書、白大褂、專業(yè)工具、氣派的辦公桌。

在一部關于疾病的精彩之作中(我們下面還將討論這本書),阿納托爾·布魯瓦亞爾(Anatole Broyard)這樣描述自己等待一位波士頓泌尿科醫(yī)生(這位醫(yī)生首先診斷出最終奪取他性命的前列腺癌)的過程:

在等待時,我先行對醫(yī)生做了一番初步的信號審查。坐在他的辦公室里,我開始對他的標記進行解讀。各種證書并未讓我驚奇,也沒有引起我的注意。令我感興趣的是,房間的擺設充滿了品位。古樸典雅的書架上擺滿了書籍,古色古香的桌椅,地板上擺放了一張格調(diào)大方的東方風情地毯。落地窗讓波士頓全景一覽無余,而這正是地位的象征,代表了醫(yī)生所獲得的尊敬。我腦海中浮現(xiàn)出醫(yī)生在窗前遠眺的畫面(Broyard 1992: 35)。

令布魯瓦亞爾大失所望的是,這間辦公室并不屬于這位泌尿科醫(yī)生,后者領他走進了另一個房間。這間辦公室“是一種千篇一律的現(xiàn)代風格。沒有古董,沒有東方風情的地毯,我也沒看見任何畫像”(Broyard 1992: 35)。按照布魯瓦亞爾的高標準,這個“冒牌貨”不符合他心目中的醫(yī)生形象。但這個故事凸顯了身份、身份標識以及給定可信專業(yè)表述的能力之間的關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