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雖然現(xiàn)實與想象總是有那么一段距 離,但只要足夠努力,這段距離并非遙不可及!阿里參與了父親的工作,切身體會到了父親的辛勞,這個經(jīng)歷對阿里的人生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雖然阿里只陪了父 親一天,但這一天的經(jīng)歷必將影響他的一生。他懂得了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懂得了家庭的責任,懂得了只要足夠努力就有可能改變命運,懂得了機會必留給積極尋找的 人……
讓孩子參與父母的工作和學習,哪怕只有一天,也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我在清華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學習EMBA課程時,曾聽第十一屆全國 政協(xié)委員、著名經(jīng)濟學家李稻葵教授講過這樣一個故事:美國一位做記者的父親,經(jīng)常帶著兒子走南闖北地采訪,兒子從小耳濡目染父親的工作,不僅和父親感情深 厚,而且深深熱愛上了記者這一職業(yè)。于是,高中畢業(yè)之后,兒子沒有繼續(xù)讀大學,而是直接去當?shù)匾患颐襟w做了一名記者。憑著對記者這份職業(yè)的熱愛,數(shù)年之 后,沒有讀過大學的他成為全美最著名的記者和主持人。無疑,這位父親的做法影響了兒子一生。
應該說,無論是阿里的父親還是這位著名主持人的父親,他們讓孩子親身參與并了解自己工作的做法,都是非常明智的,他們有意無意地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最佳途徑。這個途徑既引導孩子的人生,更增加父母與兒女的親情。
有 意思的是,在今天,很多生活相對貧困的家庭往往會這樣做。比如,我們經(jīng)常在菜市場里看到陪父母賣菜的小孩子,他們有時就在父母菜攤的木板上寫作業(yè),并經(jīng)常 幫助父母張羅生意。也許,這是菜販父母的無奈之舉,因為孩子放學或放假后沒人照看,只好到菜市場來。但此舉卻帶來了一個意外而又重大的收獲,那就是讓孩子 親身參與父母的工作。請不要小看這些在菜攤的木板上寫作業(yè)的孩子,早晚有一天,他們做人的優(yōu)秀表現(xiàn)會讓社會吃驚。
還有一個故事值得一講。我 到復旦大學教授、著名學者鄧正來家做客時,聽他這樣說:在他的大書房里,他自己的書桌和女兒嘟兒的書桌面對面,他讀書寫作時,女兒也讀書寫作,而這時的嘟 兒才剛上小學!父女同窗共讀,不但讓父親枯燥的學術生活變得輕松而富有樂趣,更讓女兒學會了“乃父之風”——自由而“叛逆”,經(jīng)常嚴肅地和“正來先生”就 某個學術問題打筆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