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命教育從熱愛動物開始(5)

讓電影陪伴孩子成長 作者:曹保印


對小Q生命的認識,其實也是如此。只是,相對生活中真實的生命而言,小Q依然有些抽象。當然,父母決不能僅僅為了讓孩子學習認識生命與死亡,就故意虐待動物、踐踏花草、傷害蟲魚,而一定要精心照料它們。

死 亡有時雖不可避免(對小雞這樣的弱小動物來說,更是經常性發(fā)生,即便是雞媽媽親自照料,死亡率也極高),但父母能盡的力還是一定要盡到底。否則,這種教育 方式就很可能會走向敬畏生命的反面,那就是以對弱者施暴為樂。而無論這種施暴是表現在現實中,還是表現在虛幻的電子游戲中,一旦形成習慣,則必將釀成難以 挽回的重大惡果。這方面的犯罪個案早已不勝枚舉。

兒童所缺少的,是對生命的深刻認識和對死亡的深刻感知。

在上 面所講的故事中,盡管在小雞之死中,我的女兒直觀感受到了死亡的冰涼與灰色,也承受了一定的痛苦和焦慮,但這就是現實,不但無可回避,也不能回避,而且需 要勇敢面對。就像必須面對小Q的死亡一樣,雖然我們會痛苦,會焦慮,會淚流滿面,但死亡就是死亡,我們必須承認它,接受它。

為了避免死亡的冰涼與灰色,我們可以用虛幻的生命體做標本,向孩子講述抽象理論的生與死。但虛幻終究是虛幻,如果孩子的手掌感覺不到真實生命體的溫熱,無論我們講得多么生動形象,他們依然不會認識真正的生與死。

古人說得好:“未知生,焉知死?!睂ΜF在的孩子,特別是城市的孩子而言,他們所缺少的正是對生命本身的深刻認識,以及對死亡本身的深刻感知。非認識,不敬 畏,更不用說熱愛。換句話說,就是“無知者無畏”。如果孩子不認識、不了解、不理解生命本身的意義與價值,所謂通過追求人生理想的實現從而提升生命的品 質,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載體和前提;進而,在壓力與挫折面前,他們就不會也不愿意承受生命之重,因為他們“不怕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