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 9 自我學習“姿勢跑步法”(2)

跑步,該怎么跑 作者:(美)尼可拉斯·羅曼諾夫


邁克爾·約翰遜(Michal Johnson)在亞特蘭大(Atlanta)奧運會田徑場上的200米與400米項目中的表現(xiàn)震驚了全世界。電視解說員與體育記者總是會提到他短促的步伐,還有他直挺挺的跑姿。從影片回放中可以很清楚地發(fā)現(xiàn),約翰遜的跑步技巧與其他跑者迥然不同,其他人的步伐很大,而且身體特別向前傾。評論家會提到這項差異,但從來沒有人真正去分析它。

奧運會之后,約翰遜的教練克萊德·哈特(Clyde Hart)在《跑者世界》中提到,他很早就發(fā)現(xiàn)約翰遜的跑步姿勢跟其他選手很不一樣,甚至有點兒奇怪。然而,哈特具有足夠的智慧,他看出此種跑法顯然很適合約翰遜,所以從來沒有建議他改變跑法。

還有另一位奧運冠軍,同時也是5公里與10公里賽的世界紀錄保持者,海力·格布雷塞拉西(Haile Gebrselassie)在《跑步時代雜志》(Running Times Magazine)訴說他跑步技術(shù)的形成過程。他說:“十四五歲時,我記得我哥為了鼓勵我而送了我一雙跑步鞋,但我把它晾在一旁。因為我習慣赤腳跑,總覺得鞋子太重了?!?/p>

有趣的是,這兩位世界級的短距離與長距離跑者,竟分別在不同的時空中共同使用幾近類似的跑步技術(shù)。像古希臘人腳著地的方法,格布雷塞拉西是用長距離赤腳跑步鍛造出這種模式。你只要試著赤腳在草地上跑個幾分鐘,就會發(fā)現(xiàn)赤腳跑者絕對不會以腳跟先著地,他們會以跖球部(前腳掌的球狀部位)先著地,而且在著地時盡可能地保持輕盈。另外,我也不知道約翰遜從哪里學到這種跑法,他也是以跖球部先著地。而且他那吸引所有奧運會觀眾的短促步伐,正顯示出他的超高步頻與在奧運200米的競賽上跑出19秒32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性,那可能是人類跑步史上最了不起的紀錄。

假如哪天你碰到約翰遜或格布雷塞拉西,跟他們說:“我在電視上看到你用‘姿勢跑步法’跑步呀。”我敢肯定他們不知道你在說什么。不過事實上,他們兩個在跑步時都是跖球部先著地、運用緊湊的步伐、減少多余的動作,而且雙腳始終保持彎曲。在他們身上,天賦加上有智慧的教練指導,讓他們成了“姿勢跑步法”的示范運動員。

在這里,我只解釋“姿勢跑步法”的構(gòu)成概念,因為我想讓你先對“姿勢跑步法”的沿革、想法以及發(fā)展前途建立一些觀念。除非你很清楚知道做某件事的原因,否則要你全力投入非常不容易。而且要改變像是跨步這個根深蒂固的肢體習慣,花在心態(tài)轉(zhuǎn)換的努力其實是和改變肢體習慣一樣的。沒錯,有時候你是會想放棄,然后奪門而出,用你“本來的”方式跑個5英里(約8公里)。

所以,說真的,有兩件事我最不想看見它發(fā)生。第一,我不想要你在還沒完全了解“姿勢跑步法”是什么之前,就去嘗試它。第二,我不想要你在身體還沒真正體驗到這個方法帶來的感覺時,就輕言放棄。下一章要來談談如何吸取新知,而你唯一要做的是,準備好經(jīng)歷這段“教與學”的過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