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圖像/圖符修辭(2)

觀念的藝術(shù)與技術(shù)的藝術(shù) 作者:蔣原倫


圖像雖然不是語言,但是沒有人能否認它在傳遞信息和情感方面有獨到的作用,這是文字語言難以取代的,所以只要印制技術(shù)允許,人們還是愿意閱讀圖文并茂的書籍。但是為了理解準確到位,對于圖像最好要作文字說明。然而文字說明和被說明圖像居然不是一回事情,插圖本的書籍,圖像和文字屬于兩個系統(tǒng),無論是編輯,還是制作、排版,均要分別處理。如果沒有電子語言的出現(xiàn),很難想象有朝一日,圖像/圖符可以和文字進入同一個輸入系統(tǒng),即如我此刻所使用的“搜狗拼音輸入法”,它在輸入漢字的同時,也可輸入某些圖像/圖符,無須轉(zhuǎn)換輸入系統(tǒng),就可以達到目的。

電子語言使得圖像/圖符進入了文字輸入系統(tǒng),圖像/圖符成為一種特殊的新型語言,它像文字一般可以書寫,卻不是文字;它像語言一樣可以表達意義,卻無法朗讀;它像圖畫,卻不勞讀解破譯,只傳達約定俗成的含義,它所傳達的內(nèi)容建立在已有的語言基礎(chǔ)之上,也就是說新型的電子語言以日常語言為解碼,如表太陽而不表齒輪,表月亮而不表魚鉤或鐮刀,它仿佛是異體字符(或者稱異體詞),不能脫離已有的語言系統(tǒng)獨立,而是必須依附在日常語言之上。由此可見,電子語言不是一套獨立的表意系統(tǒng),它的表意功能是單個地、偶然地建立起來的,雖然建立它并不復雜,但是,卻要等待一定人群的認同,然后推廣、流行,才算完成。即便到了某一天,這種異體字符達到上千萬個,它還是依附性的(除非從兒童開始就只教這類字符,這里就不設想這種情景的后果了),也許正是這一依附性,使得它成為年輕一代人很時尚的修辭手段,它的功能主要不是一般地完成表達,而是要更好、更新奇、更有感染力地表達。因此這里不是詫異日新月異的電腦技術(shù)如何改變或再造人們的表達方式或語言符號,而是探討圖像/圖符作為一種新型的電子語言,它產(chǎn)生怎樣的修辭功用。

1.拓展了表達空間

圖像/圖符進入輸入系統(tǒng),作為一種特殊的字符存在,似可以“字符修辭”來命名(姑且杜撰)。這是新的修辭途徑,拓展了表達空間,因為以往修辭的種種方式和手段都是在語言和詞匯的組合中完成的,正是在一次又一次新的組合中,新的句式和詞匯系統(tǒng)在不斷地擴展,但是基本字符沒有什么增加,基本字符是那樣的穩(wěn)固和巋然不動,人們已經(jīng)很難想象新的字母或新的漢字字符出現(xiàn),像武則天那樣生生地為自己造一個“曌”字的可能性絕無僅有。現(xiàn)在,圖像/圖符作為新字符,打開了新的表達空間,不必有武則天的天威和專權(quán),亦可發(fā)布新的字符。如人們最熟知的:-)(笑)或 :-((不快),據(jù)說最初是由美國的法爾曼教授在1982年發(fā)布和使用的,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最通用的網(wǎng)絡語言而全球流布。當然,今天我們更加精簡的表達是:),它在網(wǎng)絡和手機上成為一個最常見的符號,全世界流行,據(jù)說2007年人們專門為它慶祝25歲生日,估計沒有哪個英文單詞或者漢字有這樣的待遇。以至2008年11月的某一天傍晚,當人們看到一輪新月的左側(cè)有兩顆明亮的星星時,馬上就聯(lián)想到了微笑,來自天空的微笑,這仿佛是一個祥瑞,普天同輝,其實只是人們臆想電子文明書寫在太空。

一般認為,通過詞匯和語義組合的多樣性、豐富性來增強表達效果是修辭的正途,不必說人們所熟習的各種修辭格,如比喻、象征、反諷、隱喻、夸飾、借代、轉(zhuǎn)喻、寓托、舉偶、擬仿、雙關(guān)、排比、設問、鑲嵌等等,就是體現(xiàn)整體立意的段落安排和標點的運用等,也無不可看作修辭手段。擴展開來說,一切有意為之的表達都是修辭,因為修辭所運用的技巧和所取得的效果都是建立在有意圖的表述之上的。美國新修辭學的代表人物肯尼斯·伯克從“人是使用象征的動物”這一設定出發(fā),順理成章地建立起“語言是象征行動”的新修辭學理論① ,因此毋庸置疑,在肯尼斯·伯克看來,一切語言都是修辭。他甚至還認為,人類所使用的語言和非語言符號都具有修辭意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