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男性與女性每秒鐘共購買了1.5萬支香煙,全世界香煙年產量也攀升至380余萬噸,煙草更是遍植于世界各大洲的經濟作物(只有南極洲除外,不過前往南極探險的人倒是照樣抽煙)。那時全球煙草總產量有1/3來自北美洲,2/5來自亞洲,1/6來自歐洲,其余1/10則來自南美洲與非洲(后來非洲產量也迅速擴充)。美國煙草制品的產量與輸出量都占世界第一位,全球各大洲也都看得到美國產香煙,連南非土著布須曼族(bushmen)都曉得用手指模仿吞云吐霧狀向人乞討美國煙。雖然20世紀60年代與70年代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的香煙消耗量沒有成長,發(fā)展中國家的香煙消費卻持續(xù)擴大。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估計全世界的吸煙人口已達11億(占15歲以上人口的1/3),每年抽掉的香煙則為5.5萬億支,這數(shù)字代表全世界每個人——不分男女老幼、吸煙者與非吸煙者——每星期要消耗一整包香煙。
含咖啡因的飲料與食品
雖然香煙廣受世人歡迎,但其主要刺激成分——尼古丁——卻不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癮品,而是屈居第三位,排名第二者為酒精,榜首則是咖啡因。全世界的咖啡因消耗量大約是每人每天70毫克,有些國家(如瑞典、英國)每天的平均消費量還超過400毫克,相當于4杯咖啡。據人類學家尤金·安德森(eugene anderson)指出,世界上流行最廣的名詞(幾乎每種語言都用得到)即4種含咖啡因植物的名稱:咖啡、茶、可可、可樂。
咖啡是含咖啡因植物當中最具經濟價值者,在20世紀晚期一直是世界流通最廣的貿易商品,貿易量僅次于石油,用途雖與石油不同,但也一樣成為工業(yè)文明里不可或缺的一種能量來源。然而,咖啡的發(fā)祥地卻是在偏遠的埃塞俄比亞高地,當?shù)厝肆晳T以嚼咖啡豆而不是沖泡方式來提神。埃塞俄比亞以外最早出現(xiàn)咖啡飲料的地方是阿拉伯半島南部的也門,時間大約在15世紀,也就是1470年以前。到了15世紀末葉,已傳入伊斯蘭教圣地麥加和麥地納,16世紀初再傳入開羅,16世紀中葉進入伊斯坦布爾,下一站則是與奧斯曼帝國有戰(zhàn)爭與貿易關系的伊朗。出口商人也將咖啡豆運往南歐,早在1615年,就把咖啡豆當作異國癮品賣到威尼斯,直到17世紀40年代才變成比較普遍的商品。除了茶以外,咖啡是唯一在歐洲展開貿易擴張以前,就已遠播至原產地以外的提神飲料。
不過,咖啡能夠成為世界性飲料及全球化作物,則要歸功于歐洲人。咖啡風行歐洲是17世紀后半的事,當時社會大眾也是以咖啡館為消費中心,就和伊斯蘭國家一樣。雖然流動攤販也賣咖啡,但定點販賣比較實際,因為煮咖啡、溫咖啡的設備和火具過于笨重,不便攜帶。后來咖啡館很快就變成男士們宴飲、閑聊、洽商的重要地點,法國文豪伏爾泰(Voltaire)——一位法國醫(yī)生形容他是“最顯赫的咖啡癮君子”——之類的名人也聚集在此討論文學與政治,于是咖啡館又成為孕育自由觀念與革命思想的場合。法國革命家卡米耶·德穆蘭(camille Desmoulins)即曾在巴士底監(jiān)獄發(fā)生暴動以前,面對聚集在弗依咖啡館(café Foy)外的群眾發(fā)表“拿起武器,準備作戰(zhàn)”的演說。政府和教會當局雖有充分理由對咖啡館產生戒心,有時甚至還勒令咖啡館歇業(yè),但都是因為擔心咖啡館里發(fā)生的事,而不是擔心咖啡的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