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三大宗:酒精、煙草、咖啡因(9)

上癮五百年 作者:(美)戴維·考特萊特


第三階段是在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這時茶葉栽培已從亞洲遠播至非洲東、南、中部。1952年,非洲種植茶樹的土地已達3.9萬公頃,茶葉產(chǎn)量則超過2.1萬噸。同一時期亞洲南部貿(mào)易茶的生產(chǎn)量也大為增加,茶園分布范圍極廣,東起臺灣島,西至伊朗和俄羅斯高加索地區(qū)。茶樹栽培也傳到了巴西、阿根廷、秘魯,雖然這些茶樹在適合種植咖啡的南美洲土地生長良好,卻始終未能成為當?shù)氐闹饕?jīng)濟作物,這也許是面臨太多競爭產(chǎn)品的緣故,不但競爭不過咖啡和可可,還輸給了瓜拉納(guarana,是一種藤本植物,種子富含咖啡因,可制成飲料)和馬黛茶(yerba-maté,產(chǎn)于巴西、巴拉圭的一種茶葉),馬黛茶的消費者超過2 000萬人,分布于巴西南部、烏拉圭、巴拉圭、阿根廷、智利、玻利維亞,以及秘魯部分地區(qū)。

日后注定成為非洲重要作物的可可樹,原產(chǎn)于熱帶美洲,是由當?shù)氐膴W爾梅克人(olmecs)于公元前1 500年后開始種植的。后來西班牙人從瑪雅人及阿茲特克人(aztecs)口里得知這種植物,當時瑪雅人與阿茲特克人已經(jīng)懂得將磨碎的可可豆和各種香料混在一起制成巧克力,作為權(quán)貴階級享用的飲料,而且常在宴會結(jié)束時連同煙草一起奉上,很像后來歐洲貴族常在宴會之后喝甜酒、抽雪茄的情形。

在17~18世紀的歐洲,巧克力也成為貴族化的飲料,但都是加了糖熱過以后才喝,不像阿茲特克人那樣,喝的是又冷又苦的巧克力。西班牙、意大利、法國的社會與教會權(quán)貴階級尤其喜好巧克力,所以巧克力帶有一種統(tǒng)治階級的頹廢味道。身材肥胖的法國作家薩德(Marquis de sade)就十分迷戀各種巧克力,連坐牢期間都乞求妻子送來巧克力粉、巧克力奶油、巧克力糖,甚至還用可可油栓劑來潤腸。“我要……一個撒了糖霜的蛋糕,”他在1779年寫道,“但希望是巧克力口味的,里面的巧克力也要黑得像被熏黑的魔鬼屁股?!?/p>

巧克力走向平民化,是19世紀的事。由于制造技術(shù)改良、生產(chǎn)工業(yè)化、栽種面積擴大,使得歐洲人普遍買得起巧克力做成的飲料和食品,到了1899年,歐洲進口的巧克力已超過4.5萬噸。1828年間,荷蘭化學(xué)家侯登(coenraad Johannes Van Houten)研究出一種可將巧克力所含大部分可可油壓榨出來的技術(shù),并取得專利。榨過油后的硬塊經(jīng)過磨碎,并用堿性鹽處理之后,即可用開水沖泡成便宜的可可飲料,而不需要動用鍍金壺,也不需要攪拌濃稠的液體。于是,可可變成了兒童的早餐飲料,巧克力糖也成為中產(chǎn)階級用來表達情意的禮物。

當侯登與其他人勠力改造巧克力產(chǎn)品的制造方法時,葡萄牙人也在1822年成功地將可可樹移植到大西洋彼岸,第一站就是位于非洲外海的小島——王子島(Principe)。西班牙人則將移植地點集中于菲律賓,后來可可的栽植與消費便在菲律賓風行起來。到了19世紀70年代,可可樹也在非洲登陸,雖然歐洲列強不斷向東方推展可可栽培,開辟的可可園也從錫蘭延伸到薩摩亞群島,但是西非卻取代了拉丁美洲,成為20世紀全球最重要的可可生產(chǎn)中心。例如1991年非洲供應(yīng)的可可,就占世界總供應(yīng)量的55%,而墨西哥(是最早種植可可的地方)的供應(yīng)量只占15‰。

西非也是可樂果的產(chǎn)地,這種作物很晚才進入世界貿(mào)易領(lǐng)域,加入方式也很特別??蓸饭目Х纫蚝扛哂诳Х榷?,而且含有少許可可堿,這是一種比較溫和的提神物質(zhì),可可之中也有。可樂果的傳統(tǒng)食用方式,是把果子敲碎以后放在嘴里嚼,有提神、興奮和催情作用。由于可樂果容易變干,又需要特殊包裝,所以最遠只能賣到非洲西部大草原的伊斯蘭教徒手上,他們都將可樂果視為烈酒的替代品??Х取⒉枞~、可可比較不容易變質(zhì),因此也比較適合作為國際貿(mào)易的商品,例如咖啡就可以長途運送,而不必擔心質(zhì)量損壞,只要船上的貨物管理員注意基本事項(譬如不要把咖啡豆跟胡椒放在同一個貨艙)就行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