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說來,玄奘的名字便大有玄機,玄奘的“奘”即“藏”便是臟,玄意味著“變”,玄也是北方黑水之色。合先后天八卦可以知道,先天為坎水,后天為兌金,金為肺,所謂玄藏,就是肺臟。肺主皮毛,所以書中唐僧的形象很好,人見人愛,妖見妖搶;同樣的道理,名字叫心猿,五行為火的悟空,之所以在小說中又叫金公,這是因為他原本是大地之土所生,五行屬土,土生金,所以叫金公,他對應的五行也是經后天變卦才成了火的。
對照中醫(yī)理論,五臟主一切情志,我們的所有喜怒哀樂都從五臟而起,而心又主神明,為五臟之首。所以,如果把《西游記》中的所有人物喻象都梳理清楚,我們會發(fā)現,它整個是一個心(孫悟空)的西游記,是心靈成長記。
按傳統的說法,心之神明決定了喜怒哀樂,所以,闖禍與解決問題,都交給了大師兄孫悟空;肝之氣最需下降,那樣才能安魂,肝主木,所以馱肉體的任務就交給了我們代表木臟的小白龍承受;脾胃為肉身能量的一切來源,所以,裝供給品的擔子,要我們的沙僧同學去挑;腎為先天活力與秉性之本,所以食者,色者之任務,都由八戒去完成,他很樂意去做就在意料之中了,因為正合其本性;肺的收斂力與平衡力則可體現出我們心靈健康了,心平則氣和,所以,那個華美的肉身大和尚,整天不是緊悟空的箍,就是叨八戒的怠,只有任勞任怨的沙僧與小白龍很少被約束。
真正的行者,是那由心肝脾肺腎組合起來的團隊,而不僅僅是一個叫行者的孫悟空,即使團隊中他最重要。
前文說到過,感受,是我們信息的很重要的來源,但我們都為俗事牽絆,所以多數時候,只能根據感受的苦樂進行最簡單的選擇,很少有人去關注感受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如果先天運氣足夠好,天性清心寡欲,那倒可以不怎么去關注感受。若是我們整天愁眉苦臉不想著找解決的途徑,也不必理會那些感受,任其幸福著它的幸福,痛苦著它的痛苦。但如果我們希望尋找一種根本之法,擺脫感受加諸于自己的各種苦惱束縛,那么就必須要關注感受是如何影響我們,進而影響我們的人生了。
我們的感受能力包括眼之能見,舌之能嘗,鼻之能聞,耳之能聽,身之能觸以及意之能斷,這被叫做六情,因為它們的片面性,會影響心對信息的準確判斷,所以有句話說“應懺悔六情放逸”。很有意思的是,《西游記》中的心猿悟空,做了唐僧的徒弟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殺六賊。
且看書中說:
行者的膽量原大,哪容分說,走上前來,叉手當胸,對那六個人施禮道:“列位有什么緣故,阻我貧僧的去路?”那人道:“我等是剪徑的大王,行好心的山主。大名久播,你量不知,早早的留下東西,放你過去。若道半個不字,教你碎尸粉骨!”行者道:“我也是祖?zhèn)鞯拇笸?,積年的山主,卻不曾聞得列位有甚大名。”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說與你聽:一個喚做眼看喜,一個喚做耳聽怒,一個喚做鼻嗅愛,一個喚作舌嘗思,一個喚作意見欲,一個喚作身本憂?!蔽蚩招Φ溃骸霸瓉硎橇鶄€毛賊!你卻不認得我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你倒來擋路。把那打劫的珍寶拿出來,我與你作七分兒均分,饒了你罷!”那賊聞言,喜的喜,怒的怒,愛的愛,思的思,欲的欲,憂的憂,一齊上前亂嚷道:“這和尚無禮!你的東西全然沒有,轉來和我等要分東西!”他掄槍舞劍,一擁前來,照行者劈頭亂砍,乒乒乓乓,砍有七八十下。悟空停立中間,只當不知。那賊道:“好和尚!真?zhèn)€的頭硬!”行者笑道:“將就看得過罷了!你們也打得手困了,卻該老孫取出個針兒來耍耍。”那賊道:“這和尚是一個行針灸的郎中變的。我們又無病癥,說什么動針的話!”行者伸手去耳朵里拔出一根繡花針兒,迎風一晃,卻是一條鐵棒,足有碗來粗細,拿在手中道:“不要走!也讓老孫打一棍兒試試手!”唬得這六個賊四散逃走,被他拽開步,團團趕上,一個個盡皆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