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過去事物的無知(6)

反智的年代 作者:許知遠


盧克萊修在他的詩歌中傾注了伊壁鳩魯的思想。作為在公元前四世紀的雅典授業(yè)講學的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認為生命的目的就在于對美和愉悅的接受,而物質的基本顆粒(“事物的種子”)則是永恒的。所有存在的事物—太陽、月亮、水蠅、巴比倫塔廟、母親與旗幟—都是由運動中的原子創(chuàng)造的,后者以無限多種形式、在無限多種質料中不斷碰撞、結合。宇宙由“原子、虛空”組成,“別無其他”。沒有來生,沒有神的獎賞或懲罰,只有創(chuàng)造和毀滅的巨大騷動,無休止地制造和重造暴君與優(yōu)伶。

對現代讀者來說,原子理論已是舊聞,而對于奧古斯都大帝統(tǒng)治時期的斯多葛派和伊壁鳩魯學派來說,情況同樣如此?;浇虒⒃永碚撝鹑氲鬲z,將對愉悅的追逐指定為罪惡,將生命的意義定義為痛苦。而通過對《物性論》的重新挖掘,并將之與埋藏在奧維德、塞內加、柏拉圖等人著作中的其他資源融合起來,文藝復興重新擬定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契約,它對美即真和真即美等理念的接納就體現在其繪畫、雕塑、音樂、建筑和文學的光輝中。在接下來的六個世紀里,盧克萊修的詩又在馬基雅維利的政治理論、蒙田的隨筆、莎士比亞的戲劇、牛頓的數學以及杰斐遜的獨立宣言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揮和表達。

二十一世紀初,身旁觸手可及的形勢暗示我們再次重新擬定人與自然之契約的時機已經成熟,而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次重新擬定在重要性上將堪比促生文藝復興的那一次。對西方文明的守望者來說,過去五十年來這一點已變得顯而易見:地球有限的資源無法支持無限增長—即“美國夢”—的許諾或理論。以世界范圍內的環(huán)境惡化和金融危機為主題,在巨大的災難景觀下寫著簡單的算術(世界人口過多,水、石油、食物、磷等資源短缺)。在閱讀了最近關于健康、教育、債務、貧困、國土安全、氣候變化、物種滅絕、全民戰(zhàn)爭等的政策文件后,我注意到這些文件都趨于同一種意識(即使只是一種模糊的把握,但人們能清楚地感覺到這一點):如果放任自流,全球性消費社會必定吞噬地球。這不是惡意蓄謀,也不是意識形態(tài),這就是消費社會的當行本色(métier):蝎子殺死了背它過河的青蛙,因為它實在無事可做。

政策文件中隱藏的死亡威脅引向這樣一種認知:資本主義經濟是一個歷史產物,因此,如同校友重聚或毀于地震的古代羅德島太陽神巨像,資本主義經濟也只是趨向重組或虛無的原子的碰撞。一個有開頭(在十六世紀的荷蘭)、中段(英國和美國十八、十九世紀的工業(yè)革命)和結尾(由過去二十年發(fā)生在自由市場羅盤每一點上的金融動蕩所預示)的故事。西方文明的守望者預感到某件致使華爾街失魂落魄的可怕事件將要發(fā)生,而他們到那些人或機器都未曾想到的技術中尋求拯救。在我看來,他們找錯了方向。一句古老的阿拉伯諺語說,瞻前不如顧后。對這條諺語中真理的領悟告訴我們,為了未來的希望我們更應該展望過去,因為歷史就是那只閣樓中的鳳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