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
張充和母親是揚州人,至今東關(guān)街上還有其家族庭院冬榮園。張充和曾回?fù)P州看望外婆、舅舅及表親,這篇發(fā)表于一九三六年的舊文,對于揚州富春茶苑(社)的歷史也是個見證。查資料,一八八五年始有富春花局,由茶座起家,歷經(jīng)百年,形成了花、茶、點、菜結(jié)合,色、香、味、形俱佳,閑、靜、雅、適取勝的特色,被公認(rèn)為淮揚菜點的正宗代表。巴金、朱自清、冰心、林散之、吳作人、梅蘭芳、趙丹等大家及文藝巨匠都留下了墨寶和贊語。張充和女史恐怕沒有想到,富春茶苑(社)在今天的地位已經(jīng)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往昔,成為游客必選的景點之一。
查詢蘇州的吳苑茶館,則有些兩樣了。在民國時期,吳苑是蘇州最富盛名的茶館,無論是規(guī)模、特色還是名氣都遠(yuǎn)在其他茶館之上,周作人、俞平伯、張一麐、周瘦鵑、范煙橋、顏文梁等名家都曾在此品茗閑聚。其中周作人來此的時期頗為特殊,一九四三年,蘇州淪陷期間,周作人作為“政府要員”受邀南下公干和講學(xué),在蘇州短暫停留,次年寫文章紀(jì)念時,特別提到了吳苑茶社(館),“茶食精潔,布置簡易,沒有洋派氣味,固已很好,而吃茶的人那么多,有的像是祖母老太太,帶領(lǐng)家人婦子,圍著方桌,悠悠的享用,看了很有意思”。對于吳苑茶館的考證文章很多,但周作人這篇記錄,讓人可以作為一個有意思的參考,在淪陷時期,此地仍是市民首選的消費場所,平時可見繁榮景象,難怪張充和說此地為絕佳“消息場”,可惜的是解放后沒多久,吳苑茶館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