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伊普爾戰(zhàn)役從11月開始打響,一直持續(xù)至年終。伊普爾市是比利時和英吉利海峽沿岸港口城市的最后戰(zhàn)略據點。一旦德國控制了這座城市,他們就極有可能威脅法國的加來和布洛涅,而且可能會迫使英國遠征軍只能依賴距離更遠的法國港口城市勒阿弗爾和瑟堡提供給養(yǎng)。但如果法國、比利時和英國能牢牢控制伊普爾,他們就能對十幾英里之外魯塞拉雷的鐵路交會點構成威脅。而德國一旦在伊普爾失守,就無法控制比利時的海岸沿線,無法在北海形成海上威脅。
德軍在1914年8月入侵蒙斯時就突破了伊普爾。在10月時,他們又身著復古軍裝回到了這里。當時僅僅因為伊普爾沒有敲響教堂鐘聲并舉行其他的儀式歡迎他們,德軍不僅向伊普爾開出了一張7.5萬金法郎的罰單,還將伊普爾市市長扣為人質,逼伊普爾市交錢。當時一旦英國遠征軍從西面對伊普爾發(fā)動進攻,德軍將沒有多大勝算,所以德軍就撤到了將伊普爾北面、東面和東南面包圍起來的一片半圓形高地附近,這片高地猶如表盤的右半部分。德軍一貫如此,為了占據防守優(yōu)勢,寧愿放棄已經占領的地盤。
德軍前腳剛到伊普爾,英國遠征軍后腳就趕到。緊接著他們便開始在德軍占領的高地下方呈線形部署軍隊。這時法軍也占領了城市北面的外圍地區(qū),布下了一道圓弧狀防線,似表盤十二點至三點間的扇形區(qū)域外延。而占領城市南面的英國遠征軍,其防線也似表盤三點至五點半間的扇形區(qū)域外延。另外,在表盤五點半至六點間的外延,法軍也布下了防線。因此,英法聯軍對德軍形成了一個半圓形的包圍結構,猶如一個巨大的口袋。這時,英法聯軍得到命令,必須盡可能處處逼近位于三面高地上的德軍,讓德軍再沒有半點機會深入協約國領土。于是,英法聯軍繼續(xù)向伊普爾城挺進,最后英法聯軍防線形成了一個完美的突出部,似箭頭直插德軍防線。
德軍為清除通往比利時海岸沿線道路上的障礙并威脅加來一路向西北推進。接下來,德軍在第一次進攻安特衛(wèi)普時就橫掃了這里的比利時軍隊,不僅清除了德軍兩翼的威脅,還打通了通往海岸沿線的道路,并對北海形成了海上威脅。當時,德軍將進攻重點放在了安特衛(wèi)普,奧匈帝國的口徑為42厘米的攻城火炮也被推了出來。說是被“推了出來”,其實每門火炮都猶如單軌列車那樣沿鐵路被來回運送。單是一門火炮的各個部件和炮彈就得由10輛能負載30噸的汽車載裝,而且每發(fā)炮彈都重約1噸。另外,還需要車輛運送負責安裝和拆卸火炮的起重機和工作人員。后來,隨著安特衛(wèi)普周圍的堡壘相繼淪陷,最終這座城市在11月9日也被德軍攻占。德軍一占領安特衛(wèi)普就下令攻城部隊做好防御準備,以應對任何外來的威脅,同時,在城外德軍還建立了另一道屏障以防御伊普爾地區(qū)的英國遠征軍和法軍。于是,在這兩道屏障的庇護下,德軍主力部隊沿著海岸于10月中旬抵達了伊瑟河。
尼烏波爾特是位于伊瑟河河口的一座城市,在這里比利時軍隊再次奮起反抗德軍。英國皇家海軍也派出了一支小型艦隊駐扎在該市的近海區(qū)域,為比利時人提供炮火掩護。當時,英國威格士造船廠剛為巴西海軍造好一批軍艦,但戰(zhàn)爭剛一開始,其中的三艘立即又被英國買了回來。這三艘軍艦雖然防護裝甲較薄,但配有重型火炮,對德軍造成了很大打擊。這種重型火炮比一般野戰(zhàn)火炮威力更大,打擊更精準,破壞力更強,成為反野戰(zhàn)火炮的有力武器。由于這種來自海上的威懾,德軍寸步難行,而且對此也束手無策。然而,此時的比利時軍隊逐漸力不從心。他們雖然人數眾多,但因缺乏武器彈藥和后勤保障,對于德軍的進攻幾乎再也無力抵擋。這時,比利時國王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在德軍攻來之前,放水淹沒低地,以阻擋德軍。于是,工人們紛紛將低地的排水溝封堵起來,而且機修工們將尼烏波爾特的水閘扳向相反方向,結果終于引發(fā)了大水。當時,他們先將潮水引入低地,然后在落潮時關上閘門防止潮水退去。最終,從尼烏波爾特到迪克斯梅德的大片地區(qū)都淹沒在水中,形成一個難以逾越的巨大湖泊,從北至南,長約30公里,寬約5公里。至當月月底時,水淹低地的局面已持續(xù)了一周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