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表明,英國政府將會用高壓手段來對付反叛,用武力來對付騷亂。之前美洲發(fā)生的騷動是局部和間歇性的,由城鎮(zhèn)和縣委員會以及一些殖民地代表大會發(fā)動,而現(xiàn)在的騷動則是全境性質的。1744年6月17日,在塞繆爾·亞當斯的激勵下,馬薩諸塞議會邀請其他所有殖民地派遣代表參加一次全大陸的代表會議,除了佐治亞因皇家總督阻止選派代表外,其他各殖民地議會都倉促地選出了代表前來參會。
第一次大陸會議在費城的木匠會堂召開,代表中有很多頗具才干并且對各殖民地政治不滿的人士,“代表中有1/3是輝格黨人,1/3是托利黨人,其余是各種各樣的人”。其中有些人很大膽,南卡羅來納的加茲登就主張立刻攻擊駐扎在波士頓的蓋奇將軍;而來自賓夕法尼亞的迪金森則比較謹慎,他認為應通過向國王做一次請愿來緩和矛盾;此時的華盛頓正在等待天命。代表們一致同意發(fā)表一項美洲權利宣言,陳述殖民地人民的疾苦,在強有力地批評英國政府所實行的政策同時,否認自己要求獨立的想法。
但大陸會議很快就越出了宣言和請愿的措辭范圍,一些激進分子要求采取能迫使英國內閣屈服的行動,會議討論決定,在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之前,將使英國的商業(yè)陷于癱瘓,并制止英國貨進口。這是對美洲人是否忠誠的一次考驗,或者同意,或者拒絕,沒有別的選擇。殖民地以驚人的速度組織起地方委員會,以嚴厲的措施懲罰那些出售或消費英國商品的人。
各地組織紛紛募捐來救濟波士頓人,整個殖民地地區(qū)開始操練民兵隊伍,并舉行群眾大會來支持大陸會議的決定。大陸會議在閉會以前規(guī)定,如果有必要,將在次年5月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
倫敦和殖民地之間的關系處在危急關頭,一次小小的暴動就可以點燃美洲大陸的戰(zhàn)火,蓋奇將軍安排好了一切。1775年4月19日,他派遣一小支部隊去奪取美洲人的軍需品,得知這個消息后,后備民兵立即前往支援,在通往康科德的公路上,英軍與民兵相遇并開火,究竟是誰先開槍已無從考證。總之,斗爭由此從會場轉移到戰(zhàn)場,英王喬治發(fā)布了討伐反叛者的公告。
第二次大陸會議于1775年5月在費城召開,這次它改變方針,決定用武器來保衛(wèi)美洲人民的權利,這個引人注目的會議注定成為這場風暴的指揮,幾乎每個革命領導人都是與會成員,如弗吉尼亞的華盛頓、杰斐遜、威思、哈里森和李氏諸杰,馬薩諸塞的塞繆爾和約翰·亞當斯、格里和漢考克,賓夕法尼亞的富蘭克林和莫里斯,特拉華的里德和羅德尼等。
大陸會議的代表幾乎全部是有資產并參與政務的公民,《獨立宣言》上簽名的56個人中,包括8名商人、6名醫(yī)生、5名農場主、25名律師,其中大多數(shù)人受過政治藝術的訓練并在殖民地議會任職。大陸會議的精神自始至終尚文不崇武,它的活動也不顯眼,不是特別引人注目,每次出席的成員不超過30名。爭論、猶豫和拖延是歷次會議期間活動的特征,當1776年大陸會議在討論《獨立宣言》時,也是在協(xié)商中進行的。
在第二次大陸會議召開期間,戰(zhàn)斗在萊克星頓和康科德兩地打響,數(shù)以千計的民兵涌進波士頓地區(qū),由于缺乏給養(yǎng),馬薩諸塞議會向大陸會議數(shù)次求援,雖然亞當斯的求援受到其他殖民地的猜忌,但會議還是決定采取聯(lián)合行動,并任命喬治·華盛頓擔任統(tǒng)帥。至此,在主張獨立的倡導人的領導下,大陸會議終于決定同母國決裂。
與此同時,革命事業(yè)也取得了進展,馬薩諸塞、北卡羅來納、弗吉尼亞等地都表示支持獨立,若干殖民地建立了自己的新政府,隨著蓋奇將軍被迫撤離波士頓,華盛頓的部隊已推進到紐約。塞繆爾·亞當斯問:“美洲不是已經獨立了嗎?我們?yōu)槭裁床恍寄兀俊庇谑菚h選出一個委員會負責起草這項宣布革命的正式文件。托馬斯·杰斐遜被推選為委員會主席,負責草擬文件綱要,吸收了本杰明·富蘭克林和約翰·亞當斯等人的建議,經過大陸會議的討論后,7月2日,大陸會議公開表明贊成獨立;7月4日文件定稿正式通過,這就是著名的《獨立宣言》。三四天后,《獨立宣言》在公共廣場上向公眾宣讀。
《獨立宣言》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敘述了革命事業(yè)的道德基礎,即人人擁有生存、自由、追求幸福等權利,政府的宗旨是保障這些權利;第二部分簡要申述了殖民地人民對喬治三世行為的不滿,各殖民地除了宣布獨立并為之奮斗已別無選擇。
大陸會議為了給自己的艱巨事業(yè)爭取援助,開始將目光轉向外國。當時歐洲大陸列強與英國正在爭奪霸主地位,熟悉這一情況的富蘭克林、約翰·亞當斯和杰斐遜等人,敏銳地利用他們之間的宿怨來為自己爭取幫助。1775年,大陸會議設置了一個秘密委員會,負責與外國通信聯(lián)系和與其進行交涉。它首先派遣康涅狄格的賽拉斯·迪恩——往往被稱為第一位美國外交家——前往巴黎;在宣布獨立后又派富蘭克林和阿瑟·李會同迪恩作為駐法國宮廷的美國代表;之后又派約翰·杰伊前往西班牙,約翰·亞當斯前往荷蘭,在維也納、柏林和圣彼得堡等地也派遣了代表,但只有在巴黎得到了幫助。
雖然法國人愿意在暗地里為美洲事業(yè)花錢冒風險,但他們十分謹慎。在富蘭克林到達巴黎一年多以后,法國王室依舊不愿做出公開援助的保證。美洲軍隊的進展并未顯示出能取得最后勝利的任何跡象,1776年,華盛頓在長島遭到慘敗,一直被趕到賓夕法尼亞;紐約和費城兩個戰(zhàn)略港口被英軍掌握,哈得孫和特拉華兩條大河遭到封鎖。雖然富蘭克林收到的都是不幸的消息,但他仍然勇氣十足。事情在1777年10月16日發(fā)生了轉機,伯戈因將軍在薩拉托加投降。法王聽到這一消息后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因此正式與美洲簽訂了一份通商和同盟條約,法國公開承認合眾國的獨立地位,雙方結為防御同盟,并擬訂聯(lián)合軍事行動計劃,之后路易十六公開對英宣戰(zhàn)。